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纵134.3厘米、横75厘米 作者: 郑燮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擅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他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笔下的墨竹,往往挺劲、坚韧,具有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仿佛就是他人品的写照。在艺术...
局部 《兰竹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題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
图中所示这幅民国书画家曹鸿年《芝兰竹图》,纸本,墨笔。画面中,在野草山石间,下方画三朵灵芝及一簇兰花,其上右侧丛竹挺拔,岩石左侧有几支小竹苗相呼应,恰似母子情深。左上角有长长的题识:“夫芝兰竹石之作,非他画可比。尝见清雍二年春,图君理琛序汪君《芝兰竹石谱》,有云:抱有经济之才,而不见用,于时高抗,婞直寄照于画,但胸中万卷书,笔下无半点尘。其一种清旷,不可磨灭之气。特藉翰墨一挥洒之,非斤斤摹某家,仿...
嘉德四季第34期拍卖会今日开始预展。近1500件中国书画、1800余件瓷器工艺品整齐亮相。潘天寿的《兰竹图》堪称其中亮眼之作。 本期书画板块分属近现代、当代、古代三大版块共5个专场。其中近现代书画,多个私人藏家专题将一同亮相。“张鏖、赵珍夫妇”旧藏呈现近70件海派艺术家的书画艺术品,包括谢稚柳、陈佩秋、张大壮、王个簃等人力作,均得自艺术家本人。另有海内藏家提供孙传芳、曹汝...
嘉德四季第34期拍卖会今日开始预展。近1500件中国书画、1800余件瓷器工艺品整齐亮相。潘天寿的《兰竹图》堪称其中亮眼之作。 潘天寿的《兰竹图》为画家赠与艺友邓白之作。1962年和1963年,潘天寿两度在北京举办画展,还移址上海、杭州和宁海展出,获得成功。邓白与吴茀之、王靖宪、艾中信等先后撰文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此幅作品即1962年潘天寿绘与邓白之作。 “墨岚山房”专...
郑板桥《兰竹图》1100万落槌 新浪收藏讯2012年12月8日,荣宝斋(上海)2012秋拍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开拍。在书画专场中,郑板桥《兰竹图》以800万起拍,经过9轮竞价,最终以110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800万-1200万,尺寸168×69.5cm 约10.5平尺, 青山绿水画卷中,微风翠竹古韵扬 ——郑板桥...
郑板桥《兰竹图》水墨纸本 立轴 168×69.5cm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著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郑板桥以其辉煌的成就而广受世人瞩目,其诗画的背后,无一不是他那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的写照。 郑板桥一...
明朝江南名妓薛素素,名薛五,字润娘,号雪素、素卿,吴人(今苏州),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隆庆、万历年间。薛素素美丽的容颜,得到众人争相宠爱。“少游燕中,与五陵年少挟弹出郊,连骑遨游,观者如堵。”(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薛素素诗文、书画、箫、弈、马术无所不通,胡应麟《甲乙剩言》称她“画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又善驰马挟弹,能以两弹先后发,使后弹击前弹碎于空中”。薛素素嫁过多人,曾嫁《万历野获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