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旧时,农村因受佛、道教思想影响极深,又因医疗卫生知识不够普及,农村的小孩尤其是幼婴儿养不活而夭折的可能性极大。为了表示小孩儿命很轻贱,父母常给孩子冠以“狗伢子”、“牛伢子”、“虎伢子”等低贱动物的名称来称呼。大概是因为狗,牛,虎之类动物很贱,但身体很健康,不生病痛的缘故吧。做父母的不像现在把他们当成“小祖宗”,而是像对待小和尚似的。因此,他们为孩子向东家讨一块碎布,西家要一块布角——称作“讨百家布...
即为婴儿满一周岁做生日贺酒。生日那天,举家忙碌,操办筵席,为其庆贺。前来庆贺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特别是婴儿的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带着丰盛的礼物、怀揣红包来喝酒,欢天喜地坐大边(坐上座)。宾主济济一堂,有说有笑,热闹非凡。 吃罢酒席,婴儿的父母在桌子上摆满各类物品,诸如文具、食品、玩具、书籍、劳动工具(模型)……等等,让孩子自己去抓取。用以试探孩子的志趣和爱好。如果孩子...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统伦理,丽江纳西族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首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订亲,纳西...
“崇九”风俗?客家人“崇九”?原来,在客家话中“九”与“久”同音,即“九”同“久”,因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故有“崇九”风俗。可见客家人对“九”的重视。 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选与九相关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所建楼房的层数和房间数也是九的倍数,认为这样可以长久同居共处。"九"在客家人的婚烟嫁娶中显得尤为重要,男女双方相亲、换帖,一般都选与九有关的日子,聘金尾数要带"九",如...
传统的土家民俗迎宾礼包含了迎宾礼、敬酒礼和送客礼。它由礼仪、礼词、礼乐组成,三者相辅相成,整个迎宾礼庄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淋漓精致的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开朗、质朴好客的本性。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
先嫁后娶?嫁娶嫁娶,不应该是同时的吗?怎么还分先后呢? 原来,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
农历四月初八,是江苏省丹徒县宝埝一带的“赶狗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捏两种狗:一种是拌泥捏泥狗,一种是揉面捏面狗。待晚上月亮出来时,农妇们将泥狗倒下河塘,放一阵鞭炮,然后回家将面狗蒸了吃。 据传说,古时候这一带出现了成群成队的天狗,这些天狗不但偷吃农家的食物,而且还糟塌田里的庄稼。有一年小麦刚刚发黄,四月初八这天晌午,突然窜来几千条天狗,它们在麦地里打滚,啃麦穗,不多时间,几千亩麦子只剩下麦...
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因为,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
回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回族主要生活在我们西北部地区,那里民风醇厚,风景优美,或许有一天你回去回族地区旅游,那么你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吗?一起来看看吧! 1.见面礼:回族见面礼主要是道“色俩目”,回族人之间以相互祝贺和问候。 回族凡是晚辈对长辈、幼者对长者、男女互相间、夫妻间、步行者对骑马者...
黎族是海南岛的主要居民,三亚是黎族同胞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黎族同胞在居住、饮食、服饰、婚姻、节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情。黎族婚庆仪俗包含定亲、放槟榔、结婚问日、结婚、鸳鸯圆梦几步—— 定亲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包头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柴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
冬至,即“冬月长至”的意思。从这天开始,白天渐渐地长了。 在古代岁时中,冬至被当作重大节日,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 冬至这一天,皇帝要亲自举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进表朝贺,所有礼仪一如年禧。 清代,旗人为消灾祈福也要在冬至日祭天并祭祖。 是日拂晓,主人将牺牲品大猪一口绑于当院,由屠宰的师傅掌刀宰杀,一刀毕命方为“吉祥”,然后不加任何调料,将整块猪肉在大锅里煮,谓之“白肉...
楼兰玉斧是一种复合型实用工具,可能是镶嵌或绑扎在木柄上,作为砍斫器使用的。有的或者当作凿子使用过,尤其是那种长条形的小形斧。因为楼兰人没有对玉石美的追求,也没有产生相应的玉雕工艺,所以他们的玉斧才如此简朴无华,连最最简单的装饰线条都没有。 1、和田玉有白、黄、青、黑四种基本色调,尤以白、黄色玉为珍贵,墨玉也较稀少。青玉即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玉色。就目前所见到的白玉斧,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有...
我国琢玉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8000年而不衰,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支撑这个奇迹现象的因素,是古代先民对玉赋予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古代玉雕作品图案题材千奇百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围绕祥瑞文化展开的。收藏并读懂这些玉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闲时把玩,其乐融融。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是口衔一块“通灵宝玉”降临人世的。此事虽然过于玄妙,但至少说明古人对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