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老的中国有非常浓厚的中华文化,麒麟也是其中之一。 麒麟作为神兽一直是吉祥物的象征,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来看看吧! 麒麟是以鹿类的特征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征。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
立春也就代表了农历新年正式到来,在这一天祈福将会让福气或者好运的倍数增加。若是遇到蛇年犯太岁的生肖能在立春这天祭太岁,那么就能起到开运的作用。让太岁君不为难你,保佑你顺利度过新的一年。 自秦以降,我国即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之始。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还有“咬春”...
文昌帝君是民间传说中主管文化的神仙,有很多有关文昌帝君帮助读书人、劝善读书人的故事。 文昌帝君的文化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有其独到的社会价值。在颐和园里,也专门建有文昌阁来祭祀文昌帝君,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为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是道教众仙人的一员,为道教神明,在道教中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文昌阁是目前颐和园园内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
洪涛:今天到我们演播室做客的嘉宾是鄂温克族学者朝克教授。呼伦贝尔草原,是蒙古族发祥地。到现在为止,还生活着一支蒙古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落——巴尔虎部落。在蒙古统一之前,“巴尔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在很多史料和文献中找得到。那我想问问您,巴尔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朝克:学者们对巴尔虎的历史来源,有以下几种看法:首先是认为它是来自贝加尔河以东,从那...
达斡尔族是注重礼仪的民族,尽管这种礼仪有一定的阶级性,但从内容看更具有社会性,反映了整个民族的道德观念水平较高。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达斡尔族礼仪的基本内容是:具有优良的传统,尊重老人,真诚热情,团结向上,表现出整个民族顽强的进取精神。 明清以来的达斡尔族礼仪,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其先祖契丹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同时也是达斡尔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在辽代,契丹人、汉人,并以中国...
本月,由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古埃及文物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为大家献上了春节大礼。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初,跟小编来一睹为快吧。 展览共分为四章:魂兮归来——永生的宗教观;肉身不朽——木乃伊的制作;往生之所——棺柩的作用;视死如生——异世的生活。在“肉身不朽”板块文字介绍的旁边,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婴儿木乃伊、伪木乃伊用亚...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加强福建省文物安全提出若干措施,明确责任单位。 《通知》强调,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通知》要求,一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按照福建省委、省政...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为统筹利用工业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工信部将就全国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有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业文化提供柔性支撑和精神动力。很多工业文化是从工业遗产中得到衍生传承的。我国已成立了中国工业遗产联盟,并将完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制度,启动编制工业博物馆名录。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的摸底调查旨在更好传承工匠精神...
26日,记者一行驱车数公里前往山西省最南端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建于元代的永乐宫就在芮城县龙泉村的东边。而比永乐宫的建筑更为珍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杰出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奉祀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达110多年,中轴线上排列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规模宏伟的建筑,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这个春节过得很精彩。”时隔5年之后,64岁的志愿者余志坚再次在湖南省博物馆,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观众度过了一个“文化年”。 记者见到余志坚时,他正在商周青铜重器“皿方罍”的展柜前,向观众讲述其器身与器盖分离近百年后在湘重新“合体”的故事。 “皿方罍的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才于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湖南省博物馆,得以盖身合一……”在余志坚娓娓道出的故事里,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仿佛让人...
随着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全国上下刮起了一阵“文博风”。近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联合打造的“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特展,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一些配合展览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甚至脱销。 “养心殿”能够走出紫禁城,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因缘要追溯到2015年。那一年,故宫博物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自此,养心殿大门暂闭,殿中的文物由专家悉心保养,挑选出部分精品文物先后在...
记者从中央电视台获悉,以我国文物珍品为题材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自1月1日首播以来,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并于春节期间重播。 这部每集5分钟的文物“微”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打造,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从我国海量的珍贵文物中精选100件作为“主角”,让沉静的国宝“开口”讲述自身传奇,观众由此感知文物背后的文化大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厚...
2月26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网获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包括浙江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在内的共计26个项目入围了此次初评。据了解,陕西有3项入围,山东、山西、浙江、河北、河南各有2项入围终评。 入围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位于大榭开发区下厂村。因配合工程建设,2016年曾进行Ⅰ期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11月实施了Ⅱ期发掘,发掘...
航拍良渚文化-郑祖林 经国务院批准,良渚古城遗址被确定为我国201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1月,由国家文物局代表缔约国政府签署的申报文本,通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文本的提交意味着良渚申遗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官方程序。 针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进展及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形势,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
由于年前央视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映,浙江省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受到了市民朋友的空前关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博物馆内“寻宝”,这也成了丰富节假日生活的一种方式。2月24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前来“寻宝”的市民不在少数,通过电视屏幕与线下参观有机结合的方式,他们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记者 丁以婕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