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采编:吴建儒 与比利安娜谈话时,总能感觉到她的活力和对艺术的热情,这位美丽的塞尔维亚姑娘其实内心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2000年,她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毕业,获得奖学金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结束后,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美术史专业。她的父母曾经反对过她选择艺术史专业,但比利安娜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学习,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年,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生活、工作于上海,活跃于国际...
>>事件 对于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屡屡拍出天价现象,画家杨飞云发表感言说,被拍卖的艺术品如果是经典作品,即使是天价也不存在问题;如果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超过经典作品,就有炒作的嫌疑。从长远来看,艺术品“天价”拍卖将对艺术行业造成摧毁性的影响。因为“天价”拍卖现象不但破坏了艺术的价值标准,更破坏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建议国家对艺术品拍卖加强管理,杜绝不合理的“天价”拍卖现象。 &g...
>>事件 3月9日中午,台湾罗芙奧艺术集团称,当天他们收到送拍来的一幅张晓刚(微博)的赝品。此消息既出,业界一片哗然:继去年秋拍市场出现张晓刚的伪作之后,伪作又现春拍。对于这幅赝品,张晓刚很快在自己的微博中作出回应:“谢谢罗芙奥的打假之举。” >>点评 去年10月18日,张晓刚《小女孩》赝品出现在传是秋拍当代艺术专场。那是他第一次用微博参与自己的作品打假。此次则...
文/周雪松 把艺术与爱情放在一起讨论是颇有意思的,也是颇为复杂的。它们那么相同,却也那么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引起人极致的情感的、极具精神性的东西——伟大的艺术令人长久地驻足、怀想,美好的爱情令人神往、沉醉;不同的是,人与艺术的关系(如简单地从传统理解来说)是主客体的关系,人创造了艺术;而爱情,则是两个相爱的主体从情感、到性、到精神的共谋。 能够同时作为艺术与爱情的主体的人,是...
编者注:“HELP DESK”是《每日播报》推出的一款新栏目,它每个星期都将会回答读者关于当代艺术的创作、发现、市场、购买、出售——以及其它任何与之相关的的问题。读者可以通过E-mail将问题发到《每日播报》的邮箱中,所有的提问都将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处理。 作者:Bean Gilsdorf (陈颖编译) 问:我的问题与收获有关——艺术家真的需要自己的个人网站才能成功吗?那些潜在的买家真的会查...
作者: 赛巴·默罕默德 巴提·克尔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将西方的方法和东方的感受力扭结在一起。将现成品进行重新创造、多重自我以及魔幻现实主义和神话学等等观念都贯穿着克尔的创作生涯。这些概念在她最近的个展“西来的热风”(The Hot Winds that Blow vrom the West)中重新抬头。克尔的个展在3月6日已经在纽约的Hauser&Wirth开幕。 克尔出生在英格兰,...
作者: Janelle Zara 在漫长的表演艺术作品中可以保持不动如钟的玛琳娜·阿布拉莫维奇近日宣布,她打算把纽约哈德逊区的一家原本由电影院改造的网球俱乐部大卸八块,变成她自己独享的表演王宫。她已经和库哈斯的大都会建筑师事务所(OMA)取得联系,希望他们来设计这座“表演艺术留存中心”。在OMA的纽约办公室13楼,ARTINFO看到了事务所为这个未来机构设计的方案,其中包括一个观众席和表演区在...
作者: Chloe Wyma 苏富比(微博)CEO、“六百万美元先生”比尔·鲁布里奇特(Bill Ruprecht)应该是不会去看《n+1》这种左派知识分子期刊的。如果看了,他恐怕不会太高兴。 最新一期的“评论”板块里悄悄嵌进了布鲁克林作者爱丽丝·格雷戈里(Alice Gregory)的一篇揭露苏富比内幕的文章《市面上》。这篇既是“穿普拉达的魔鬼”风格的檄文,又是民族志研究的文章,详细叙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