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木中极品的紫檀木,为之着迷的外国人更甚于中国人。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及至西方人来北京后,见到种种紫檀木器,才知紫檀木之精英尽聚于北京。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西方的紫檀木器物基本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收买时一般不买成器,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配木框,以为陈列之用。从那时起,中国的紫檀木家具在国际上掀起了第一次古...
红木的演变 据说在宋朝时期,产于泰国、缅甸的黄花梨、紫檀木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由于这两种木材份量沉重,所以郑和的船队将其作为压船之物。经过海水的浸润,黄花梨、紫檀木表面的颜色转化成了暗红色,因此被称为红木。当时,由这两种木材制作的家具专供皇室使用,后来此风渐渐传至王公大臣及民间富裕阶层,而这两种木材又非常珍贵稀少,于是酸枝木、花梨木也开始列入红木的范畴。到了清代,黄花...
在家具不显眼的地方,比如背板上面,用小刀刮下些木屑。木屑不需要太多,又在不显眼地方,所以并不影响家具的整体美观。把刮下的木屑放于小试管中,然后在试管中加水,水需要没过木屑的高度。把装有木屑的试管放两三个小时,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试管里木屑的颜色变了,由以前的浅黄色变成了绿色。 颜色变绿,说明这材质肯定是花梨木。那花梨木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呢?绿色是水和花梨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铜的颜色。...
花梨木七大特征,与国标对花梨木的认定是一致的,但易懂好记得多,简单地说叫六看一闻: 一、看带状条纹 花梨木纹较粗,纹理直且较多,心材呈大红,黄褐色和红褐,从纵切面上看带状长纹明显。 二、看交错纹理 花梨的纹理呈青色、灰色和棕红色等,并且几种颜色交错分布。 三、看偏光 从花梨的切面看折射的光线,只有一个角度可看到折射的光线最亮最明显,而其它角度则不明显,这是偏光现...
紫檀木与紫光檀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紫檀是豆科紫檀属,中文正式名称为檀香紫檀,大多数人称印度紫檀或小叶紫檀,产于印度,是明清家具中最贵重的材料,而紫光檀是豆科黄檀属,中文正式名称为东非黑黄檀,产于东非。 2.两者的气干密度接近,且同样有空洞,出材率较低。 3.紫檀的油性大,材质细腻,颜色沉稳大气,材质性能极好,紫光檀颜色深黑,木性大,不易处理,且不吃蜡。 4.紫檀颜色深...
近期,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引起关注: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和兵马俑展”中展出的一个兵马俑,被一名美国男子折断了左拇指并盗走。庆幸的是,被盗拇指已找回,文物的修复以及相关的善后工作都在进行中。有关部门的调查披露,该博物馆在举行一个晚间聚会时,这名男子偷偷溜进已经关闭的展厅,与兵马俑自拍之后,折断兵马俑的左手拇指放入口袋,从容地离开了展厅,直到数日后才被发现…… 这则新闻无疑再...
天柱崖石刻诗是王士性经过定西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诗题为《行定西岭即事》,生动记述了行走定西岭古驿道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王士性还亲笔题书,行书生气勃勃,行云流水,镌刻于一块大理石上,镶嵌在陡峭如削的天柱崖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从“万历辛卯中秋日”的落款得知,该诗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距今已经有426年。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浙江临海...
二月初,甘肃省高台县农民邢余杰创建的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该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由该县农民邢余杰个人投资建设,旨在通过挖掘展示具有西部特色的民俗藏品,生动展现西部社会发展史,进一步保护和弘扬本土民俗文化。该馆于2017年7月建成开馆,由红色记忆、书画、农耕、民俗、邮票纸币、古药铺和黄河灯阵7个展厅组成,展出木器、钱币、陶器、书画等藏品3000余件。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福州永泰县发现神秘古岩画,是外星人的杰作,还是史前人类的遗迹…… 海拔600多米的岩壁上,刻着数千个神秘的符号,是岩画?是文字?还是北宋欧阳修未能破解的“仙篆”? 村民在修山路时,发现了峭壁上的岩画。 前日,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芹草村村民,在千柱峰南面悬崖修筑山路时,看到这一神秘遗迹,随即报告给了永泰县文物管理站。 村民自发地对岩画采取保护,谁也不知道,这些画是什么意思?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和新进展,其中,积极推进文物保护援外工程成为我国文化外交的新亮点。 自20多年前我国政府第一个文物保护援外工程——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开始,一系列文物保护援外工程稳步确立、开展、实施,有力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推动了文物合作与人文交流,展现了负责任、有担当的文化遗产大国形象,得到受援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
2月26日,云南大理云龙大队联合县文管所、县住建局、县民宗局及各辖区派出所等部门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 检查组先后到和平三崇本主庙、西竺寺、蟠龙寺等文物古建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对文物古建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场所内部消防设施和器材是否配备齐全、电路敷设和用火用电是否科学合理、消防水源位置以及水量是否充足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并认真听取了各场所负责人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针对...
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假期生活,2018年2月22日——2月24日,从正月初七到初九,安阳博物馆连续三天在三楼瓷器厅内举办春节体验活动。来自市多所学校的近6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安阳博物馆精心安排了此次活动,为期三天的春节体验活动分为三个主题,内容分别为“开启幸福·玩转锁具”、“匠心独具公道杯”、“榫卯结构体验活动”。 “开启幸福·玩转锁具”活动中,孩子们了解锁具的种类、我...
2018年春节前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16次露脸央视,首播9次、重播7次。 自2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专题片《璀璨花灯迎新年》以来,截至2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中国新闻》《共同关注》共16次聚焦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对芒砀山新春旅游民俗文化节进行重点报道。此外,中国新闻社、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河南电视台等也对此争相报道。...
2017年12月20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新浪微博共同主办的“2017年#约会博物馆#文博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共计30余家国内文博新媒体和法国卢浮宫官方微博代表出席论坛,并共同成立“文博新媒体矩阵”,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利用新媒体“让文物活起来”。 这是首次文博行业新媒体论坛,说明整个行业对新媒体的作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逐渐形成...
在2018年传统农历新年来临之前,已故中国著名新兴木刻先驱和开拓者,著名版画家刘岘先生(1915—1990)之女王人殷女士,将刘岘先生生前的238件木刻作品、绘画作品、影像资料等,捐赠给开封市博物馆,这是自2016年以来,王人殷女士对开封市博物馆的第四次捐赠,她表示,希望借助开封博物馆这个平台,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刘岘,了解木口木刻这门艺术。 刘岘,原名王之兑,河南兰考人。1932年考入北平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