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1947年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出土 直径76.5厘米、重46.25公斤 作者: 藤原信重 这是日本江户时期制作的大铜镜,约在明末传入中国。宁波、泉州和广州是明代设有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这件大铜镜当是由日本堪合贸易船直接输入泉州港而供奉给开元寺的。
唐 货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直径2.3厘米 此开元通宝钱为隶书体,字体粗壮。此币和另一枚波斯银币在一个墓葬中同时出士,证明了当时高昌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
清 纵118.3厘米、横46.5厘米 作者: 陈璋/临摹 榜葛刺,是郑和每次运航时必经之地,与明朝往来密切。在古代中国,人们把龙、凤凰、麒麟等作为祥瑞动物,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后来有人把热带地方的长颈鹿也称为麒麟。榜葛刺国王分别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两次派使臣来中国贡献麒麟,当时著名书画家沈度将这一盛况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幅图是清...
唐 明器 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4.5厘米 此铜人头戴尖盔,身穿战甲,左手外扬,右手高举,箭步稳实,作比武状。其形象生动,小巧玲珑,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技术水平。
唐 明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15.9厘米、口径25.8厘米、底径17.5厘米 此盆为圆形,青灰地,平口,里面有旋转而成的细擦纹,盆外围涂黑,在光平泥胎上涂细青泥一层,浮砌有龙、猿猴、虎、马、牛、狮等禽兽形象。这些禽兽,有的抱膝箕坐,有的举足高跃,有的漫步缓行,有的振羽欲飞。禽兽的空隙处满布团状物。盆的三足为站立着的三只兽的前部,即三只兽顶着盆。类似的这种兽蹄、...
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很多人都把投资目光放在了建材装饰行业,随着时代快速发展,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欧菲丽顿全屋整装加盟项目靠谱吗?这是很多创业人士的疑问,欧菲丽顿全屋整装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建材装饰品牌,如果您也感兴趣,就随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959 欧菲丽顿全屋整装,产品防水、防潮、防霉防腐,防虫蛀,有效阻燃,耐侯性,抗老化性和保温隔热性能优良,可用于气候形态恶劣及温差大...
明 1981年福建南平采集 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 此钟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的铭文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长36.6厘米、宽36厘米、厚5.9厘米 这块墓志砖上有墨书4行,从左到右直书:“维麟德元年四月卅日翟郍宁昏母康波蜜提(土慕)至(艮元)。”墓志出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坟茔,是首次发现当时“西域人” 用汉字书写的墓志。这个墓志是自左向右直书,即摹仿了汉文的直书,又保持了西域自左向右的习惯写法,充分反映了唐时汉族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唐 明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7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5.7厘米 这件青灰色陶罐,口唇厚而外卷,鼓腹敛底,外涂朱色不规则圆纹。从陶色、器型观察,它和汉族民间一般使用的陶罐极为相似,唯器外涂朱这一点反映了西域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
明 明刊本 此书由战国末秦相国吕不韦使其门客集体著作,成书于秦统一六国前夕。分l2纪、8览、6论,共26卷,20余万言。该书宗主道家,兼采儒、墨、法、兵诸家之长,意在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为行将出现的统一全国的专制中央政权提供治国方案。该书保存了许多旧说佚闻,在理论和史料上有很高的价值。
唐 建筑材料 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 长宽各39厘米、厚5厘米 这块砖的中心有一盛开大朵的撒瓣牡丹,四边、四角又各有长在曲卷枝叶的牡丹一朵。牡丹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富贵的象征,尤其受到唐王朝宫廷的推崇,所以在一些建筑物上以牡丹纹样进行装饰正反映了唐代的时尚,而且波及到边远的渤海。
明 作者: 徐光启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上海县(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尤以农学和天文学为突出。《农政全书》是他编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此书共60卷,12大目,约50多万字。其中的“农本”,记述了历代有关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的经史典故及诸家论议;“田制”,是他本人及其他古代农学家关于土地制度的研...
唐 建筑构件 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 残长81厘米、宽36厘米 唐代中原地区的宫殿、佛殿殿顶全用板瓦仰俯铺盖,脊上装饰黄绿色琉璃制品,正脊两端各矗立着一个高大的琉璃鸱吻,使殿宇更为壮丽。这件折扇形的鸱吻外涂绿釉,出土于上京东城寺院遗址周围,亦应是殿顶正脊两端的饰物。
唐 建筑构件 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 残高26.5厘米 兽头施绿釉,张口翘舌,四犬齿尖利外露,双目圆睁外凸,两耳上卷,脑后竖三尖角。 中国古代建筑中起脊的硬山式、悬山式有五条脊,分别为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古建筑为土木结构,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有装饰美,又有...
明 作者: 宋应星 《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一部科学技术著作。宋应星(公元1587——?),字长庚,江西省奉新县人,曾在江西、福建等省做过地方官,后辞官回乡。《天工开物》初刊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共18卷,记述了当时全国各地农业和副业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经验,书中所述在冷浸田使用“骨灰蘸秧根”是中国农业史上合理使用磷肥的最早记录。“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物种变异说,是改良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