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鞍山市博物馆获悉,截至目前,鞍山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普查试点工作先期考查中,新发现1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新发现的墓葬较多,在某遗址发现辽金瓷片及带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残件,极具研究价值。 据了解,此次共发现的1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民居2处,墓葬8处,石棚1处,石刻1处,窑址1处,庙址2处,烈士墓1处,聚落址1处,古井1处。同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析木...
图为在韩国庆尚北道发现了一个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托儿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幼年恐龙活动区域。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近日韩国科学家在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北道发现了一个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托儿所”,这个被发现的幼年恐龙活动区有很多幼年恐龙的足迹化石和相关的古老印记化石,而且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幼年恐龙活动区域。 据报道,韩国国...
福州考古队长林果十二日风尘仆仆从福州罗汉山考古现场回来后对记者说,在福州罗汉山考古时,发现其中的一组墓葬群的型制为宋代墓葬群。 林果介绍说,两年前,考古部门在罗汉山隧道进、出口处发现大量印纹陶片、素面陶片,年代约为商周时期,于是认定此处为商周遗址。 考古队员十分意外的是,在发掘中,确实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然而这些陶片都是混杂在宋代、清代以及现代的文化层中。 考古队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非...
考古队员昨在吴国墓现场抢救性发掘三国文物 昨日,鄂州五里墩村郭家垴古墓区又有惊人发现:一个三国时期吴国大型墓葬出土,30多件三国时期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据负责发掘的鄂州市考古队介绍,该墓长7米、宽6米,有前堂、后室、耳室,为三国时期吴国上层贵族墓葬。墓中出土文物有瓷器、陶器、漆器、铜器、铁器,如瓷罐、铜洗脸盆、铜钱等。 我省著名文物专家祝建华称,该墓对于研究鄂州三国时期吴国大型丧葬习俗和历史...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和北京故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称为“袖珍故宫”。 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当地人称“小故宫”。在这样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里,有着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尊贵的稀世珍品。 青海省政府参事、知名藏学研究家谢佐说:“从建筑面积上讲,故宫建筑面积为15.5万平方米,瞿昙寺...
记者从蚌埠禹墟二期考古现场获悉,经过实地勘测,禹墟外围又发现了文化层。这意味着,禹墟原先估计的50万平方米面积将被改写,这里在古代可能就是一座庞大的城池。 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告诉记者:“我们刚刚出土了一个高级祭器。”二期发掘工作开工以来,这里的考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 二期发掘共分3个区域,总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除一、二区域在去年发掘原...
河北省石家庄市近日正在发掘两座金代墓室。文物专家表示,在石家庄市区内,发现绘有彩绘、形制保存完好的金代墓葬还是首次。此次墓穴的发现将为研究金代石家庄历史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两座金代墓是在石家庄市建华大街北延工程施工时发现的。两个墓室都是青砖所砌,圆形,墓顶是穹庐状。第一座墓室门雕刻十分精美,正面是仿木建筑门楼,青砖雕刻的瓦片错落有致地铺在门楼的顶部,圆拱形的大门,精雕的斗拱、檐椽和瓦脊,是非常讲...
近日,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六队在绥中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根据绥中县文化局提供的线索,在永安堡乡大风口水库北岸的自然岩石上发现了一处大型摩崖石刻。 石刻位于当地人称之为“将军石”底部的自然岩石上,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石刻通高2.70米,宽0.90米,楷书阴刻“万古擎天”一行四个大字,每个字的规格为70厘米×62厘米;上款署“...
日前,池州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在江口办事处王振宇、董慧珍、方辉的陪同下,在贵池区江口办事处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一处铁路路基。 据了解,该铁路路基位于今江口办事处江口村,始建于1910年前后,分上下二段,全长各五里左右,主要为运输煤炭所建。据称江口馒头山自古以盛产优质煤炭著称。根据《池州府志》记载,这里的无烟煤早在明代便已经开采。为了防止当地人滥采乱开,明代地方长官史可法曾下令禁开石炭(煤)。清代李鸿...
日前,长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分别在夹浦镇太平桥村和月明村发现上无胥新石器至春秋战国遗址和月亮山汉代窑址,为环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新平台。 上无胥遗址位于江浙交界的夹浦镇太平村上无胥自然村一凸起于平原水网的台地之西南角,这里东距太湖仅3公里。为春秋时期吴王夫概在长兴建城演练水兵、步兵的属地。现已初步探明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20×80平方米,文化层0.30—1.2米不等,采...
5500万年前丹麦鹦鹉想像复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古代生物学》杂志上,考古学家们宣称他们在丹麦西北部地区发现了5500万年前的鹦鹉化石。鹦鹉目前只生活南半球及热带地区,因此在寒冷的北欧发现鹦鹉化石就显得极其罕见。 这具鹦鹉化石发掘于丹麦西北部的摩尔斯岛--通常人们都想不到能在这里发现鹦鹉。这只鹦鹉属于一个新物种,学名叫“Mopsitta tanta”,...
近日,市博物馆考古队在芝罘区夏家村北山发现一处金代僧侣墓群,现场发掘3座塔式墓。据悉,这是我市考古史上首次发掘僧侣墓葬,对研究胶东地区金代僧侣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人员在现场500平方米的墓群范围内发掘一座砖室墓、两座石板墓,墓葬中发掘出多具盛有骨灰的石棺。根据该墓群周围曾有庙宇的记载,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座僧侣墓群。这一墓群中的砖室墓造型华美,特别是墓门制作精致,单砖砌成的门框上部是全砖砌成的...
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人员近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东西近200公里、南北纵深60公里的阴山山脉上,新发现遗存的大量稀世阴山岩画。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此次发现的阴山岩画达千幅以上。岩画内容多以动物和狩猎为主,图形较大,画面清晰,写实性较强,绘制手法以磨刻为主。 考古学家推断,这些岩画大都产生于青铜器时代,距今3000年至2000年,对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最近,在长治市水淹地一施工工地发现的古代墓葬,经过考古人员连续几天的发掘清理,墓葬整体布局已基本清理出来。考古专家称,其中一座清代古墓造型奇特,葬制奇怪,为国内罕见。 5月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水淹地附近的考古发掘现场。据介绍,该工地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古代墓葬,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石制清代墓葬。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古墓整体为非常规整的青石筑成,一个宽7米、长2米左右的长方形墓室内,被等分为5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