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货币 开元通宝是唐代近300年间长期通用的货币,此外,唐王朝也铸造了其他七、八种钱。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行用不到一年就废弃了。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铸造乾元重宝,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铸造大历元宝,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铸过建中通宝,比大历元宝更加小。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铸造一种新的开元钱,背后有铸钱的各州州...
汉 西汉 压席用具 1952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 高5.2厘米 此镇呈熊形,昂首张口,长嘴前伸,双目前视,短耳竖起,前肢自然上举,后肢弯曲。镇是用来压席子角的。魏晋以前,人们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坐时折卷席角,遂于其四隅压镇。汉代席镇多被做成动物形,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等。这些动物形青铜镇造型生动、构图紧凑,堪称精巧的工艺品。熊在汉代被视为...
汉 西汉 照明用具 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 高53厘米 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等。这件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雁颈修长,回首衔一鱼。雁体肥硕,其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灯盘带柄,位于雁背。灯罩为...
清 陈设品 高22.3厘米 官窑为官府直接管理的窑,故技艺达当时的最高水平。历史上以宋代官窑最具特色。清代的景德镇专为宫廷生产的资器,也泛称为官窑产品。这件瓷瓶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德镇烧制的仿宋官窑瓶。双耳瓶创始较早,隋朝以后各代均有烧制,种类也多,如贯耳、风耳、环耳、鱼耳等。
唐 货币 钱径2.4厘米、重4克 圆形方孔,轮廓深峻,钱文端庄匀称,铸造精良规范。 开元通宝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造流行。《旧唐书·食货志》称:该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逥环读之,其意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唐人的所谓...
清 康熙 鱼缸 高25.5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50厘米 缸撇口,直壁,平底,假圈足。外壁斗彩装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相互对视,衬以花卉,有牡丹、海棠、玉兰、桃花。牡丹花呈色不一,有红、黄、绿等色,牡丹花朵皆出犄,俗称“出犄牡丹”,为康熙瓷器上牡丹的典型画法。 此器图案绘制精湛,设色鲜丽,画面清晰明快,鲜花怒放,枝繁叶茂,表现出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吉...
汉 西汉 (前206 - 8年) 直径26.3厘米 先秦时,壁、琮、璋、璜等物被称为祭玉和瑞玉,用于祭祖和朝觐等礼仪。到汉代,祭玉和瑞玉的使用已渐趋衰落。不过璧在燎(烧柴祭天)和沉(沉壁祭川)这样的大祭祀中仍被使用,用于随葬的也不少,有的放在死者的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中间,还有的镶嵌在棺外作为装饰。这件碧玉谷纹壁,谷纹细若“粟文”,由排列有序的同形颗粒组成,外缘饰以一圈图案化的夔龙...
汉 西汉 压席用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 高9.8厘米 汉代室内家具种类不多,比较讲究的房间里,也不过陈设矮床、几案、屏风等物,但需要铺席的地方却不少。为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人们就在其四隅置镇。汉镇绝大多数做成动物形,鹿是喜用的造型之一,因为“鹿”与“禄”音同。这件卧鹿铜镇,背嵌大货贝,实用性和装饰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汉 西汉 明器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出土 各高43厘米、44厘米 此两件陶仓有盖,筒腹,圆肩,平底,三兽足,腹外壁饰四组凸起弦纹,上粉书隶体题记“大豆万石”、“大麦万石”。 西汉时期,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麻、黍、稷、麦、豆、稻等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麦的种植逐渐普遍,品种有大麦和小麦,“旋麦”(春麦)和“宿麦”(冬麦)的区分。水稻在江南各地已广泛种植,在...
汉 西汉 盛酒器 高14.6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19.3厘米 这件铜尊呈筩形,熊形足,盖上有环和三飞鸟,器底嵌银铭文,四身鎏金,虽磨落很多,却仍显示了汉代铜器制作中发达的鎏金工艺。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起始于战国时期,西汉时更加兴盛。金不易氧化,且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因此被用于金属器物表面加工。 在汉代,酒一般贮藏在瓮、榼或壶中,饮宴时先将酒倒在尊里,再用勺...
清 采自清·《乾隆南巡图卷》 全卷长2178厘米、宽72.6厘米 作者: 徐扬等人绘 此图卷由徐扬等人绘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徐扬,江苏吴县人,善人物、界面,充画院供奉,官至内阁中书。南巡是清帝进一步联络汉族地主官僚,维系文人学士,了解广大民情,阅兵整顿军伍,巡视黄淮河务,察访工商业生产的重大政治和社会活动。乾隆帝曾六次南巡,当时兴师动众,随同南巡的王公大臣、章...
清 衡器 高14.5厘米、宽9.8厘米 这件铁权上有便于系绳的孔,并铸“嘉庆十年十一月官秤”。这种衡器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较长,直至今天,不少小城市和村镇仍在使用。
汉 新朝 照面用具 1951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直径186厘米、边厚0.6厘米 汉代是中国铜镜使用更加广泛的时期,种问繁多,制作精巧。这面铜镜,镜背辈金,饰有羽斟、灵兽和规矩纹等图案,构图繁复细致,流畅生动,是汉代规短纹铜镜中的精品。镜外缘篆书铭文“中国大宁”等53字,反映出希望国家统一和安定与繁荣的愿望。
清 陈设品 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 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明宣德时景德镇始创,成化时非常发达,清雍正时有进一步发展。斗彩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绘勾勒,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或点涂成完整的花纹,使用的彩料主要含铁、铜和钴,成品色彩丰富、鲜明,绘画内容亦多种...
唐 度器 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长31厘米、宽2.2厘米 唐朝的度量衡分为大小两种。大尺一尺为小尺的一尺二寸,大斗一斗为小斗的三斗,大秤一两为小秤的三两。调钟律、侧晷景、合汤药等需用小尺,内外官司都需用大尺。据研究,唐大尺约为29.5厘米左右,小尺约为24.5厘米左右。传世和出士的唐尺多为唐大尺,其长度为29——31.4厘米。此铜尺应属唐大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