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7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文物局以及部分其他省(市)的国家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的“福建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队”一行42人今天正式进驻平潭县屿头岛,开始对平潭大练海域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和打捞,并全面开展福建海底文物普查工作。 近年来,福建沿海先后发现多个古沉船遗址,出土了大批水下文物,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次...
为了促进支柱旅游业发展,希腊专门通过法律,吸引全球潜水爱好者前往希腊旅游。不过,这里的考古学家却担心,窥视海底神秘的潜水者同样会窥探甚至带走希腊海岸附近丰富的海底文物资源,文物流失风险日渐严重。 为了促进旅游,希腊2007年颁布新法,将其1.5万公里海岸线的大部分向潜水爱好者开放,只保留大约100处已知的考古地点为“禁潜区”。 开放潜水区的法律立即引起考古学家的强烈不满...
考古队员对华光礁Ⅰ号船板进行水下绘图。本栏图片由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提供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西沙华光礁Ⅰ号的遗存船板,28日中午12时30分运抵琼海市潭门港。这标志着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成功打捞上岸,也填补了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空白。 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说,南海是我国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极其丰富。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日后的保护、修复、展示全部在省博物馆进行。目前规划中...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考古队正在纳米比亚的大西洋海岸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正在忙着打捞一艘古代沉船的遗骸,这艘16世纪的葡萄牙商船沉在此处后几百年间从未被人侵扰过。它是在一个为开采钻石而被抽干海水的矿场发现的。目前已经发掘出的东西包括一批金属炮弹、大块的木制船体、铜剑上的纹饰、铜锭子和象牙。 最初的线索出现在今年4月,一名纳姆戴伯钻石开采公司(Namdeb)的起重机司机在此处捡到几枚...
近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专家发现一艘明代商船残骸,并探测出多个水下文化遗存,绘制出了一幅水下“藏宝图”,证实这很可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这几天,水下考古专家们忙着用几条渔船,在三门湾口海域搭建起一个海上平台,为即将从北京赶来的国家考古队队员挖掘水下文化遗存、打捞海底“宝藏”做最后准备,大规模打捞挖掘工作即将展开。 ...
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上一山涧旁开挖人工湖时,挖掘出海底化石群。经专家鉴定,这些海底化石群是生活在距今4.3亿年至5亿年前的海底生物演化而成,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地质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此次在金佛山上发现的海底化石群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涧旁,分布在一块大约一平方公里宽阔平坦的地上,有的呈鱼鳞状,有些呈龟状,还有些呈刀斧状重叠在一起。其中一条鱼状化石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棱角分明,活灵...
德国“迷失舰队”在海底被发现 德国二战“迷失舰队”在海底沉睡了60多年 二战时德军的U型潜艇 德军第30舰队经过长途辗转从德国抵达罗马尼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海上狼群”的德国U型潜艇舰队一度是海上最强大的潜艇力量,曾给盟军海上行动和运输制造了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其中有三艘U形潜艇...
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但早已沉入汪洋大海。它的下落一直令人困惑,更引人猜测。最近,法国和埃及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即将对亚历山大灯塔展开考古勘探和探索发掘,试图让“历史真相浮出水面”。 这次以水下作业为主的考古活动将集中在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一带的海域进行。埃法两国抽调了顶尖科学家,并配备齐全的潜水设备,以应对变幻莫测的海上气候和四处密布的暗流。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西沙考古工作队近日结束了对西沙群岛远海古沉船“华光礁1号”的发掘清理工作。记者8日在此间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远海考古发掘出水青白瓷、珠光青瓷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据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介绍,此次发掘从3月15日开始,历时55天,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出水文物近万件,绝大部分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产的陶、瓷器。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
“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 从发现之时起,“南海Ⅱ号”一直让人们充满期待 沉睡海底400年古船揭秘在即 转眼已到十月,曾被热捧一时、且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在今年10月打捞出水的“南海Ⅱ号”古沉船究竟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赴汕头市南澳岛一探虚实,有知情人士告知,曾经在沉船现场打捞的船只和考古人员已...
昨日,记者随省文化厅、广州打捞局、省考古研究所等领导、专家前往“南海Ⅰ号”打捞现场,实地了解“南海Ⅰ号”打捞施工情况。在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受海底泥沙硬度影响,第二根底梁在穿越到对接面时,与对接口偏移了26厘米。 昨日,据“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总指挥吴建成介绍,由于这两天天气变化无常,海面上涌浪较大,从前天起,“...
海底穿针引线难关重重,打捞专家为底梁加装高压“水炮” ■“南海Ⅰ号”打捞全程追踪 自5月份沉井投放入海以来,“南海Ⅰ号”打捞现场不断出现的新难题。昨天,笔者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方健宏,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等人再次登上“南海Ⅰ号”打捞平台,直击“南海Ⅰ号”整体打...
历经台风连番折腾,“南海I号”打捞工作中断20多天后继续推进。30日,从海上打捞现场传来消息称,8月28日,巨型沉井开始横穿第一根底梁,直接决定沉船打捞成败的“海底穿针”关键一环,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中终于启动。 8月初以来,台风“帕布”、“蝴蝶”和“圣帕”在南海海面连番折腾,...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考古学家在英国南安普敦市怀特岛附近海底发现8000年前石器时期遗址,依据大量的早期人类遗物,可发现在英吉利海峡出现之前,欧洲与英国是连接在一起的。 7月30日至8月3日,来自汉普郡和怀特海洋考古信托中心(HWTMA)的海洋考古学家负责此次海底挖掘工作,潜水员潜入11米深的海底获取了海床标本,这些海床标本将送到南安普敦国家海洋中心文物实验室进行分析。 HWTMA主管加里?莫...
5月18日,美国奥德赛海洋探险公司宣布,公司从大西洋的一艘“黑天鹅”沉船上打捞到17吨金银币和珠宝,据估计其价值在5亿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在对宋代沉船“南海1号”进行整体打捞,而该船上的文物价值也是价值连城。 本报记者采访了奥德赛海洋探险公司公关经理纳特加·伊格奈,讲述海底探宝背后的故事。 “黑天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