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庭坚书论 1、《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2、《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云是永禅师书,既刓缺,亦难辨真赝。字差大者,是吴通微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3、《佛遗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義之书。黄庭坚曰:“吾常评此书,在楷法中小不及《乐毅论》尔,清劲方重盖...
汉河间宪王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题玉躞、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 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日。 目睹 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 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处,集贤校理舜钦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
赵构·翰墨志 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稧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法书中,唐人硬黄自可喜,若其馀,纸札俱不精,乃托名取售。然右军在时,已苦小儿辈乱真,况流传历代之久,赝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惟识者久于其道,当能辩也。 ...
姜夔·续书谱[节录]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草书)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古意盎然,我儿尹仁大隶...
黄庭坚论书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
苏轼论书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语绝人...
汉 东汉 明器 1978年陕西省勉县老道寺出土 高20.5厘米 锸是汉代的起土工具,是由原始的耒耜演变而来的,用于深耕。在浚河、建土台、筑墙等土方工程中也需要锸。《汉书》中描述聚集大批劳动力开挖沟渠时就写到“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汉书》中又有“负笼荷臿”之句,意思是用锸挖掘起来的泥土,装在笼里运走。木柄铁口锸是汉代代锸的主要式样。
唐 照用面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直径21厘米 瑞兽为高浮雕,偏外近中处有一高竖的圈档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边缘亦高竖缘。内区各种姿势的瑞兽在葡萄曼枝间绕伏兽钮奔驰。外区葡萄曼枝、飞禽、走兽、蜂蝶相间。边缘饰一周花瓣纹。柔长的枝条、舒展的花叶、丰硕的果实、生动的瑞兽与纷飞的禽鸟蜂蝶构成一幅富有魅力的图案。 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然此类镜叫法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梳妆用具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6.2厘米,宽6.1-8厘米 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上端钻3个圆孔,边缘还刻有沟槽,似为镶嵌之用。主体部分镂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旋纹图案,并内填“T”形花纹。下端共有17个细密的梳齿。象牙梳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
唐 食器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4厘米、口径14.7厘米 碗壁锤揲出12个凸凹起伏的瓣状,口沿以下渐收,成为略有弧状的斜壁,圈足。内底中心饰一花角立鹿。口沿下刻铭文一行。这种制作技法和造型风格在古代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是西方传统器皿的特征。 鹿作为器物的装饰纹样,在中国和西方地区均有,但形象特征却有区别。波斯和粟特艺术中鹿是常见题材,为...
清 花薰 高21厘米、口径4厘米 明清两代的竹雕工艺十分发达,有浮雕、深雕、镂雕、阴雕、阳雕、丝雕等技法;尤以南京、嘉定两地为盛,且名家辈出。此种工艺一般先在雕件上画好墨稿,然后依稿雕刻。产品有实用型和欣赏型两类。这里的五鬼,有几种说法,一种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恶鬼;唐以陈觉、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为五鬼,说他们是狼狈为奸的五人。宋代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织布工具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6.6厘米,宽1.7厘米 此骨梭采用宽扁的动物肢骨磨制而成。中部略粗,两端较细,侧面有凹槽。它是原始织机的组件之一。 骨梭在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有发现。其主要功能是牵引一根纬线从交错的经线之间穿过,使经、纬线快速地完成一次编织过程,从而加快织机的变换速度,提高编织的准确性。在河...
汉 东汉 农具 1957年四川省新津县牧马山出土 角距56.5厘米 钹镰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镰刀,装上木柄后,双手持而刈之,后世称之为“艾”。这种镰刈禾面积比较宽,功效较高,适用于收割撒播的庄稼和牧草等。
唐 原碑于公元1623年 (今陕西省周至县)出土,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碑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 大秦,即东罗马帝国,景教指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公元428年,聂斯脱利派与当时作为东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正统派分裂后,逐渐向东传播,流行于西亚、中亚地区,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中国。此碑的碑文由景教僧景净撰写,叙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景教在唐太宗至唐德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