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藏药具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窑藏出土 高2.9厘米、口径4.3厘米 药盒经锤揲成型,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均刻有花纹,盒盖中心透雕四瓣花形。 唐代盛行将炼丹原料盛放在金银器中,认为会染上金银之气,能巩固和提高药效,《金华冲碧丹经密旨》中有“用足色黄金十一两,作匾盒子盛”丹药的记载。唐代也有将一些装有名贵成药、香药或化妆品的金银盒赏赐给臣僚的记载,王建《宫...
三国 蜀 明器 1981年四川忠县涂井出土 高54厘米 这件陶俑头梳高髻,带笄,有簪花4支,额前饰一朵大花,身穿长裙,紧袖、束腰。左手持簸箕,右手持一件工具,戴手镯和串珠。 同墓还出土有舞蹈俑、奏乐俑、说唱俑、听琴俑,庖厨俑、武士俑、牵马俑、侍从俑、跽坐俑、拱手站立俑等许多陶质随葬品和家禽、家畜、井、灶、房屋、水塘等模型以及大量青铜钱。 忠县在古代是重要井盐产区...
唐 日本森氏旧藏抄本 苏敬等人编撰 本草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对药物的统称。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玉石、草木、虫兽都可入药,因为草类为多,故对药材多称本草。《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药典。此书是在梁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补充而成,新增药物114种,共记载药物800余种,还将药物标本绘成图,是最早的药物图谱。原书共54卷,包...
三国 魏 照面用具 1987年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直径15厘米 这件铜镜主纹饰是浮雕的神人和龙、虎等兽类。这类镜子,从东汉中期开始出现,一直流行到三国前后。
唐 宗教用品 1944年四川成都市望江楼唐墓出土 长30.5厘米,宽34厘米 此经咒为蚕纸,质薄呈半透明状,中央为一小方栏,栏中有一菩萨坐于莲座上,六臂手中各执法器。栏外围绕梵文经咒17周。咒文外又有双栏,其中四角各有菩萨像一,每边各置菩萨像三,并间以佛教供品。全件仅一行汉字:“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说明它是由卞姓印刷、贩卖的商品。此件是在墓主手臂上的银镯中发现...
汉 东汉 于阗货币 192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北阿克斯比尔旧城出土 直径2.4厘米、厚0.4厘米、重14.9克 此钱的背面有一圆圈,圈内饰一马像,作走势,故亦称“和阗马钱”。马像周围有佉卢文铭20字,译意为“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正面为一圈汉文篆书:“重廿四铢铜钱”。花纹和铭文均为压制而成,采用了中亚各国承自希腊铸币传统的制作方法。于阗与南亚的西北、西...
唐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3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 高113厘米、宽54厘米 唐代绘画保留下来最多的是壁画。石窟、寺观的壁画偏重于佛教内容,墓室壁画则以世间人物为主。与汉代的墓室壁画相比,神话色彩大为减弱,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此画中侍女为一少女,脸部丰圆,神情天真,体态优美,线条简洁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绘画风格。
南北朝 南朝 茶具 福建省福州市出土 托直径约16厘米,盏直径约12厘米 这件器物由上部的碗盏和下部的托盘组成。汉代至南朝时期,人们喜好饮粥茶,即将茶叶放入炊具中煮,有时还加入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茶煮好后盛入盏中,荼盏放在托盘上,不致烫手。
唐 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64岁所书。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传世碑刻十余件,皆为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楷书多“以柳体入门,以颜体见功”。
南北朝 南朝 酒器 1965年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高22.3厘米 这件鸡首壶为盘形口,肩部塑两个鸡头,细颈,柄双身一体,圆腹,肩部有两个方形桥状钮。通体施青黄色釉。鸡首壶是盛酒器,江苏南京东晋墓出土的一件鸡首壶底部有“罂主姓黄名齐之”铭文,可知这类器物古代名为“罂”。 南方部分地区从三国末年开始烧造瓷鸡首壶,先是越窑、瓯窑烧造,以后各地都能出产。初期的鸡首壶是在盘口壶肩...
唐 拓本纵27厘米、横13.4厘米 颜真卿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传世墨迹及碑刻达数十种。其书法博采众长,使古法为之一变。字体浑厚圆劲,结体端庄,布局茂密,用笔加强了碗力,形成了刚健雄厚、大气磅礴的风格。他的楷体被后人奉为标准书体,人称“颜体”。《颜氏家庙碑》刻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为纪念其父颜惟贞而立。时年颜真卿...
晋 东晋 明器 1955年江苏南京出土 高33.7厘米 这件女俑头戴巾,上身穿窄袖襦,下穿及地长裙。 三国两晋南北朝女性的一般服装主要有袍、襦、袄、衫、裲裆、抱腰、帔、裙及袴褶等。日常服装是上身穿襦、衫,下面穿裙,种类不多,但式样较多。三国吴孙休时女性衣服上长下短,西晋初中原地区则上紧下宽,上衣都瘦腰并掩盖住裙子的一部分,到东晋时江南地区又变成上衣短。 目前所见...
唐 拓本纵32.6厘米、横20厘米 欧阳询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这是欧阳询(公元557——641年)的代表书作,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刻石上碑。欧阳询的书风承自晋人,有独具情态,笔力刚健,结构谨严,称之为“欧体”。他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很大。
晋 西晋 明器 1964年江苏南京板桥镇出土 男俑高20.3厘米,女俑高24.1厘米 这两件瓷俑都是灰色胎,釉已完全脱落。瓷男俑呈跪坐姿,额头突出,眼部略凹,鼻短,唇部突出,嘴部接近下颏,头戴圆形小帽,双手笼袖于腹前。瓷女俑为站姿,头挽双髻,上身裸露,下着褶纹长裙,双手交于腹前。 西晋以前,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少有俑人塑造。此瓷男俑五官位置、身体结构均不甚合理,特别是跪坐...
明 明刊本 元稹著 《莺莺传》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唐代传奇小说成熟期的作品。在唐朝以后的戏曲、曲艺中,《莺莺传》多次被改编演出,元代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至今仍活跃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元稹(公元779——831年)与白居易友善,常以诗唱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