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专家认为,这块古碑说明了温八中一带是温州科举文化的重要位置所在,碑文在温州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蝉街改造工程现场发现清嘉庆年间《修试院古碑记》,进一步证实温八中附近是温州古考试院址。这是昨天从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指挥部传出的消息。 专家认为,这块古碑说明了温八中一带是温州科举文化的重要位置所在,碑文在温州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嘉庆古碑:印证深厚试院文化 ...
何为优雅与精致?有时候睹物才可略知一二。 上世纪欧洲名媛的化妆盒,就一个名片盒的大小,可从里到外都藏有乾坤——盒面或嵌入宝石或雕刻花纹,就连锁扣都不放过;打开来看,镜子、唇膏、粉盒都齐备,虽然迷你,但各得其所,有些连放香烟、钟表的地方都有。有长得像甲壳虫的,也有嵌入翡翠浓浓中国风的,还有白玉和有机玻璃搭配起来的。 如果你还没有“五一”的出游计划,那么这些貌美、讲究,又充满智慧的...
曹魏玉臂鞲展示。 即日起,杭州读者可报名与古中原出土的文物“零距离”邂逅 《礼记·玉藻》记载:“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很多朋友对于玉文化并不陌生。自古以来,它既包含了“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又代表着“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还彰显了“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因此,无论是作为装饰,或是收藏,玉都备受人们喜爱。 近期,杭州古羽文创联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把古中原地区...
战国 韩 酒具 1965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出土 高8厘米、口长17.1厘米、宽12.3厘米 此铜舟器身饰错金夔纹,颈与圈足饰错金斜角云纹,制作精巧,造型优美。长治在战国时称“上党”,为韩、赵、魏三国交错地区,韩曾在此建立“别都”,可见其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要。分水岭墓地在长治北郊,墓地形制阔大,出土器物非常精美,当是韩统治者重要人物的墓葬。 整体呈椭长杯形,束颈,腹长...
南北朝 高句丽 建筑材料 1976年吉林集安市出土 直径21.5厘米 集安是公元前3年至427年高句丽都城所在地。集安境内出土的高句丽时期瓦当,数量多,类型也多,是研究高句丽宫殿、建筑、墓葬及其材料,装饰的重要资料。和中原地区一样,这一时期的莲花图案与佛教信仰有关。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圹坡张肃俗墓出土 车高31.2厘米,牛高23.2厘米 车辆有圆拱篷,车厢短宽,前面有栅栏,车厢入口在后部,无门。 牛车在汉代主要是贫穷的人乘坐或用来运载货物,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乘马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官员马车、牛车并用,牛车较多地成为出行车辆。其中,西晋到北朝,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及太子享受给车、赐车、加车待遇,...
明 嘉靖 明嘉靖刊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理学有重要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是《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和提出“制图六体”(即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理论的六条原则)的地理学家裴秀。郦道元(公元469——527年),字善长,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公元6世纪初,他为三国时期桑钦所著《水经》一书作注,撰《水经注》40卷,书中引用前人和当时人的地理著作,多达370多种,又补充了自己长期...
明 嘉靖 明嘉靖刊本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他出身于败落的世族,因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士族社会同流,于41岁时弃官归隐,此后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生活。陶渊明的许多作品描写田园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的诗作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清新质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 皇甫谧著 明刻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医药学进入一个总结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许多医药学专著,比如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是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所著《针灸甲乙经》,对魏晋以前针灸学成就做了系统总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南北朝 高句丽 盛水或盛酒器 1963年吉林省集安市出土 高33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2.6厘米 集安出土的高句丽时期的釉陶器,其烧制工艺是从中原地区传来的,器形和组合,也与中原地区相似。
南北朝 北朝 北周 墓中刻有墓主人生平及门第的方形石志 1953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出土 长41厘米、宽41厘米、厚7.4厘米 墓志盖已佚,志文共16行,220字,记述了独孤信的姓名、籍贯、家世谱系、卒年、葬日、葬地及夫人和3个儿子的名字。 北魏以来,墓志在北方社会广为流行。志盖与志石侧面常雕刻卷云、神兽、四象、忍冬蔓草、莲花等纹饰。书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方正刚劲,...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张肃俗墓出土 高29.8厘米、长26.6厘米 这件陶骆驼身负穹庐或毡帐。 陶骆驼的塑造十分精准,骆驼头、颈、身、腿、蹄都十分符合比例,身体构造明确。又因不同需要,应用简练与工细手法。骆驼头部、蹄塑造出了小的构造,而颈、身、腿、颈毛则较为概括,身上的负物塑造很详细,繁简互见,层次得当。陶骆驼塑造出宽大的掌、趾,显得坚实有力...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张肃俗墓出土 高约24.3厘米 这两件陶武士俑身穿袴褶服,上衣小袖、露右臂。袴褶服是上身为短衣或短袍,下身为裤的服装。 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后,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其中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最为显著,宫廷的朝服采用了汉族传统样式,但一些鲜卑人仍穿着鲜卑服装。东魏、北齐虽然保留了许多汉族制度,但同时也有较为浓厚的鲜...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明器 1973年山西省寿阳县厍狄迴洛墓出土 高28.2厘米 厍狄迴洛是魏齐易代之际(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墓葬保存了早期的木构建筑形式,并有绚丽的壁画和许多精美的随葬品。 墓中了出土120余件不同类型的陶俑,均为泥质灰陶,模制,有些色彩仍十分鲜明。琵琶俑有两件,体态基本相同,这是其中之一。头戴红色束发小冠,上穿圆领窄口白色长...
汉 西汉 丝织品 西汉纺织业发达,尤其是丝绸生产,技术先进,产量大,花色品种多。官营丝绸作坊生产规模很大,能够织造出多种精美华丽的丝织物,除供国内使用,还远销国外,为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和贸易交往提供了物质基础。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乘云绣”黄棕绢等大量丝织品,包括了目前所知汉代织物的大部分品种,色谱全,纹样鲜艳繁缛,制作工艺精良,是考古发掘中的稀世珍品,充分体现了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