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纵9.75厘米,横18.1厘米 宣统年间,清政府为了统一全国币制发行的兑换券,俗称“大龙票”。此券面值10元。由于当时的小皇帝溥仪只有三岁,“御容”过于稚气,票面采用溥仪之父摄政王载澧的半身肖像,背衬海水云龙图案,象征溥仪登基。此券为晚清政府首次用现代钢刻凹印版技术印制。
近代 径3.9厘米,重39克 1915年(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铸此纪元币。此枚纪元币系意大利人制版,由天津造币厂铸造,俗称“洪宪”币。币面为袁世凯戎装像,背面上环铭“中华帝国”,下环铭“洪宪元年”,中间五爪飞龙,一爪持标,一爪握箭。用此龙象取飞龙在天之意。
汉 通高16.8厘米,口径12.5厘米 鼎敛口、圆底、蹄足,附耳外曲,鼎盖、鼎身外壁均施黄釉。鼎盖中部有两周弦线,内饰一展体蛙纹,外有龙虎纹环绕其周,两者之间等距分布三乳钉,其中一乳钉与树纹一起间隔于相向的龙虎之间。盖饰之龙张口吐舌,角后耸,近头近尾出有鳍,背翼乍起,尾卷曲。
在民国年间,袁世凯妄想当皇帝,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从而发行了有自己侧面像的货币银元,“袁大头”由此而来。 由于袁大头系列银元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政局动荡,所以能够流传于世的银元数量极少。如今,袁大头已经成为银元中收藏中的一个热议题材,收藏价值倍增,这让许多藏币爱好者兴奋不已,寻找各种关于袁大头的途径,纷纷加入到收藏袁大头的队伍中来,这让许多假币制造者有机可乘,因此,在收藏...
汉 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 通高48.5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18.1厘米 壶直口,长颈束腰,溜肩鼓腹,口上有扁圆,圈足,肩两侧有模制铺首。以数种色绘出不同纹饰,主题纹绘青龙、白虎各一,朱雀二,作宾士状,均以墨勾绘,涂朱、白和青彩。为西汉晚期风格。 此陶壶扁圆形盖,盘形口,细颈圆腹,肩腹间有对称模制铺首,圈足。壶身及壶盖彩绘各种不同的纹样,其中盖上彩绘青黄相间...
战国 1954年河南洛阳出土 长2.8厘米 玉质白色,略带褐色斑点。龙体为扁形,头长独角,圆眼,张口,口朝下,长吻较长并上翘;兽身拱起,尾尖上扬微卷,足前伸,似前进状。
在中国历史中久负盛名的沉香,存续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追捧的对象。沉香常以雕件、挂件、手串等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即便这么一个司空见惯的物件,世人对它却有一大误解,认为它和红木等一样是木材。 其实,在很多年前香至尊创始人孙玉辉未踏入沉香行业,初识“沉香”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曾一度认为它就是一种木材,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因为沉香的模样看起来就是像木材,而且“沉香...
战国 佩饰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 长10厘米,宽5.3厘米 碧玉,半透明。龙有独角,上吻长于下吻;身下两足,前肢似由鳍演化而来,足以浅雕线条分趾,后足似鳍较小,肢足不分;尾分叉。龙体饰勾连云纹代表鳞,呈回首弓身状,这种造型是战国中期玉龙的常见姿态。
中国画是非常注重意境表现的,而意境表现并不是眼见的实录,而是“授之于眼,游之于心”的心灵感悟的化境,不同的意境创造取决于画家的审美、气质、品格、学养、经历、性情与独特的笔墨表现语言。 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绝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致、微妙的内容。 ...
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历史的长河中女画家可谓是凤毛麟角。新时代思想改革开放,一批杰出的新时代女性画家也涌现出来!当代中美协女性画家余静自小就独立,善良、聪明、持家有方。操劳家务之余,读古文、临字帖,颇得其神。居室虽小,母亲收拾得很温馨,随处可见的书籍与字画,耳濡目染,让余静深深地喜爱上了绘画。世事坎坷终是有缘,它竟成了一生的追求。 国内画山水画出色的女画家余静生于四川,长期...
战国 佩饰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大墓出土 长9.4厘米,宽2.1厘米 玉质呈黄绿色,间有白斑。璜体扁平,呈弧形,饰有谷粒纹,两端雕琢成龙首。这种形制的龙又被称为并逢龙。
春秋 乐器 传1870年山西荣河后土祠出土 通高65厘米,鼓间34.5厘米,铣间44厘米 青铜铸成。鏄身呈圆筒状,中空,上小下大,平口,口部与舞部横切面作椭圆形。钲上有圆形微凸钉状枚3行,每行6枚,前后共36枚,篆间。鼓上饰雷纹。舞上饰扁钮,主体圆像为镂空对称龙兽搏斗。龙头有弯曲角,圆眼,张口吞兽,龙颈向下弯曲,身向上扬起,有翼,尾翘外卷。纹饰奇异。器身有铭文173个字,为...
春秋 乐器 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最大一件通高28.2厘米,鼓间15.9厘米,铣间21.1厘米;最小一件通高12.6厘米,鼓间7.5厘米,铣间9厘米 铜鏄一套9件,属编鏄,乐器。青铜铸成。体上小下大,呈中空圆筒状。两侧起棱,平口,口部与舞部横切面作椭圆形。钲上有乳状枚3行,每行6枚,前后共36枚,枚上纹饰为一条头向上扬,蛇身紧盘的龙纹。舞上饰镂空龙形扁钮,龙头有角,兽...
商 长6.5厘米,宽5.5厘米;长3.7厘米,宽1.7厘米 卜骨刻辞,即在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商代后期使用的一种文字。据考证,甲骨文字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武丁时期,祖庚、祖甲时期,廪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据统计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目前能辨认的约有两千余字,而“龙”字的写法有三十几种,此块卜骨上的“龙”字,有明显的角和曲体,表明这一时期,已确切有了“龙”的名...
商 盛酒器 1950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 通高2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3厘米 青铜铸成,小口、细长颈,鼓腹圆底,矮直圈足。腹部两侧有对称小环钮,其上安有龙头提梁,梁面正中起脊,饰棱格纹,与两端龙头相连,代表龙身。龙张口,上吻长须,“目”字目,眼珠凸起,头有两弯角,卣附盖,盖面上有一活动环扣,两端为圆环,中为蝉形构成,与盖钮及提梁上的小环相连,可自由开启,盖、颈、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