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战国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大墓出土 高9.5厘米,口径3.1厘米,长10.5厘米 车马器,青铜铸成。辕饰为一兽首上负一夔龙形象。龙张口,上吻长于下吻并上卷,头上有角,背生双翼,身拱起,四足着地,长尾翘起,作行进状。龙身饰卷云纹、绞丝纹。辕饰后部是圆筒状,以插入辕端,应是套在车辕前端,间有装饰之用。
明 江苏南京市出土 高40厘米,口径39.5厘米 庙宇供器。圆口微侈,两侧有长方形竖耳,圆腹,圆底,下有三兽首形足。腹部一侧中央镂雕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并以绿叶相衬,两龙戏珠穿于花叶之间,龙前绿框黄地方匾,阴刻“景泰四年正月”年款;另一侧中央饰一朵盛开的葵花,两凤相背立于花丛之中,两耳分别阴刻“□人张敬”、“匠人乔贵”。该器釉色以黄绿为主,色彩绚丽,镂空技巧高超。
明 江苏南京市出土 高68厘米,长58厘米,厚42厘米 佛教庙宇上的建筑构件,呈倒梯形。主体浮雕为头戴五花冠的菩萨,神态宁静而慈祥,上身饰宝相花璎珞,双手合十,下着长裙,托龙尾。釉色以绿色为主,间饰黄、黑两色,是龙女成佛的佛经故事题材。
清 通高39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厘米 此壶造型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是藏族使用的盛器。壶肩腹处对称分布三条鎏金弓身龙作为耳柄,龙身各有一条银链与壶盖相连。
8世纪 高16.5厘米 此尊造像面相方圆, 脸部泥金, 眼嵌银, 唇镶红铜。左手执衣角,右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矩形台座上。台座由力士托举、左右双狮护法。释迦牟尼佛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紧贴身体,无衣纹,这是笈多风格的特点。 7世纪以后克什米尔地区创制了独特的矩形狮子台座形式,两只憨厚的狮子中间有一个力士双手支撑台座,座上放置坐垫。
清 长49厘米,宽38厘米,厚5厘米 作者: 陈弈禧 题 该图册是根据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绘制的,每开有陈弈禧对题。《西游记》描写神猴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降魔伏妖、克服重重险阻的故事。此开画面表现的是孙悟空向海龙王借兵器——金箍棒的情景。陈弈禧(公元1648—1729年)海宁(今属浙江)人,工诗擅画。
近代 径3.9厘米,重26.95克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天津造币厂铸 袁世凯称帝后,遭到举国上下的唾弃,废弃以袁世凯头像为国家铸币主图案的呼声不断。顺应民意,民国中央政府决定更改国币图案,民国十二年,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新币,新币重量、成色遵从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制,正面图案改为 “十二章”纹饰及“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纹饰不变。因“十二章”纹饰带有鲜明的帝王色彩,此币未被...
清 通高108.2厘米 庙宇供器。烛台呈盘口,下接长柱形颈连盘形腹体,底座样式为罐形连以倒置钟形,三部分单独分烧连接而成。通体饰粉彩纹饰,颈部、底部用矾红绘云龙纹,其它部位分饰蝠云纹、八宝纹、回纹、缠枝蕃莲纹及海水纹等。
汉 高9.7厘米,长21.7厘米,口径12.4厘米 温器。青铜铸成。圆口,沿外折,浅腹,腹外壁饰凸弦纹三道。平底,外底中部有一凸棱,周边凸弦纹一周。器壁一侧伸出一龙形柄,龙头有独角,张口露齿,上吻较长上翘,下吻稍短。
南北朝 南朝 1965年江苏镇江出土 高22.3厘米 盛器,盘口直沿,束颈,阔腹,矮足。壶前伸出二鸡首作壶嘴,后部向上伸一柄,上饰龙头,龙张口衔沿作饮水状。器身施青釉,足底露胎。
唐 高40.1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2厘米 盛器,圆口,长颈,颈上饰三道凸弦纹。圆肩,鼓腹,由肩向下内收,平底。肩部两侧向上伸出龙形耳,龙头长角,两侧双耳,圆眼,吻较长,张口衔沿作饮水状,体施青釉不到底,下部露胎,表面有小冰裂纹。
清 文房用具 长17.5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 呈不规则形。砚面上部为墨池,雕一龙纹及水涡纹紧靠池旁,恰似蛟龙出水;下部为砚堂。砚底刻“天池”、“仁寿之基,文明之首,以此传家,气吞牛斗,申申子题于墨书屋。”下钤“申申子”章。砚附樱子木盒一个,盒面刻题“可以为龙,可以为石,变化无方,人物之则,庚晨秋日,申申子题于丹霞书屋。”下钤“申申子”章。为清代端砚佳品。
清 纵46厘米,横34.2厘米 年画纸本,木版彩色水印,是为两童子分别骑龙凤,寓意吉祥。民间传说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龙凤出天下平,所以关于龙凤题材的年画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 径3.9厘米,重37.05克 光绪三十三年(1907)铸机制钱。面文“大清金币”四字,珠圈外上环为“光绪丁未年造”,下环为“库平一两”,两侧各一梅花。背面图案是五爪坐龙。金币成色很高,为进呈试铸币。
清 径3.85厘米,重26.1克 光绪三十三年(1907)铸机制钱。面文“光绪银币”四字,字外光圈上环“广东省造”,下为两条上行龙,环绕光圈左右,龙口下分别有“丁”“未”二字,龙尾之间为寿山。背面上部为云龙,下部是海水奔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