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 高54.6厘米,首尾长54.5厘米 马头向左侧视,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马鞍上披着深绿色绒毯状鞍袱,胸前和鞍后均络绿色革带。胸前的带上饰有黄色小铃(金铃),金铃间饰有黄点的蓝色流苏;鞍后皮带两侧各饰杏叶形垂饰5枚,革带交结尻上,交结处饰有杏叶形垂饰4枚。头上辔饰俱全,嘴角两侧带有角形镳,口衔勒,笼头上的装饰与胸股装饰...
宋 金 1973年河南省焦作市西冯封村金墓出土 高38.5厘米
宋 金 1973年河南省焦作市西冯封村金墓出土 高36.5厘米
唐 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敬墓出土 俑高41.6厘米,驼高113厘米、长88.7厘米
唐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墓出土 高25厘米 胎质为高岭土,洁白且坚硬,模制而成。面目清秀、身材娇小;头戴小帽,外罩云头纹、高顶卷檐白色毡帽,身着左衽褐色大翻领、蓝釉窄袖回鹘长袍,腰身收紧,系窄带。下穿白色长裤,足蹬蓝釉翘尖尖头履。右手握拳于胸前,左手置袖内于左胯,双脚呈八字形。从形体上看,塑造的是一身着胡服年轻女子的形象,为唐代女子盛行着男装、着胡服的写照。...
唐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均高45.3厘米 墓主鲜于廉,字庭诲,《唐书》无传,但根据志文,其是参与平定韦后之乱的功臣,所以得到唐玄宗信任,从一个低级军官一跃升为右领军卫将军,并“亲掌兵符”警卫宫廷。
宋 北宋 高31、底座长宽均为10.1厘米
商周时期 西周晚期 通高15.5厘米、长12厘米、足宽8.6厘米、肩残宽7.6厘米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高37.5厘米,重0.6千克 青铜人神情严肃、诡秘,面部上宽下窄,呈倒梯形。宽眉,目呈杏核状,眼角上挑,宽鼻,鼻翼上方似戴一面罩,阔口,两耳饰卷云纹,耳垂有穿。脑后梳一长辫,发丝根根可见。( 撰文:于成龙 )
新石器 齐家文化 传甘肃出土 直径14.6厘米,边厚0.15厘米, 钮高0.5厘米 镜面中央微凸,桥形钮,镜背以钮为中心饰三道凸弦纹与两周锯齿纹。此面青铜镜属齐家文化,由合范铸造,是目前所知时代较早的青铜镜之一。其镜身与镜钮形制为后世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青铜镜所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讲,齐家文化的这面青铜镜奠定了我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撰文:于成龙...
商 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 长19.8厘米,宽14.1厘米 商代纺织品痕迹主要见于覆盖在车、棺椁上的帷帐与青铜器的包裹,分为麻质与丝质两种,其中最大的纺织密度为每平方厘米经丝72根、纬丝35根。( 撰文:于成龙 )
西周 周穆王时期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高7.2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器玉质呈青色,间有黑色沁斑。整器为梯形,上刻一凤鸟。凤鸟昂首挺胸,作站立状,圆眼、钩喙,长尾随器势而向上卷曲、垂落,恰到自然。足踏云纹,补白适中。整器线条疏密得当,显示了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图纹刻划流畅,线条刚劲有力。在雕琢中,“勾”、“彻”并用,即采用细阴线与斜坡式粗阴线相结合的技法以...
商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1.1厘米,宽4.4厘米 玉质多呈黄褐色,间少许淡绿。整器造型为一凤负一龙,构思别致。凤圆眼、尖喙,冠部为瓶形双角,短尾,身饰羽翎纹,一足,下踏云纹。龙“臣”字状目,瓶形角,身尾向上勾卷,饰菱形纹、鳞纹。 商代的玉石器雕刻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双线阴勾,而且用以表现龙、兽、禽、鱼类的装饰花纹各不相同。如龙、兽、禽的眼部造型...
西周 传河南浚县出土 高9.1厘米,刃宽6.8厘米,銎宽3.7厘米 器长方銎,口缘下有一周凸起宽带,短边一侧附一半环钮,圆刃无角。器上铸铭文“康侯”。 康侯,典籍之中称为“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姬封,在周公旦平定纣子武庚与管叔、蔡叔叛乱之后,被封为卫国之君,封地在殷都朝歌,即商的中心地区,以统治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尚书》中《康诰》、《酒...
明 高37.5厘米、口径27.5厘米 炉为鼎式,直口,短颈,鼓腹,器两侧置对称朝天耳,下承三象腿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缠枝灵芝纹,颈部为古钱纹,腹部绘龙凤纹,辅以云纹,足绘凤爪纹,耳部绘缠枝莲和卷草纹。炉内施白釉。 此器有元瓷制作遗风,形制较大,器欠端庄规整,胎骨厚重,有窑裂现象。青花发色灰暗,釉质肥润,器内壁施釉不匀。纹饰绘制精美生动,笔力遒劲,豪放生动,风格朴实。苍龙矫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