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专家介绍,该墓葬结构完整、满室彩绘,为宋代中原地区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记者昨日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焦桐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登封唐庄发现了两座宋代壁画墓(如图)。较大的一座墓室内壁画因水浸已被破坏,较小的一座墓室内保存较好。 这两座宋墓墓室均为六角形,砖石仿木结构,墓道为阶梯形。保存较好的那座墓葬墓门、甬道、墓室都绘有精美的壁画。 ...
据新华社电美联社22日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发现数十本属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藏书。 书籍共74本,仍保留杰斐逊的特殊标识和笔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古籍馆馆长戴维斯告诉美联社记者,这些书“失踪”近200年后重见天日,“实在意外,令人吃惊”。 杰斐逊1826年去世,生前曾参与撰写宪法性质的《独立宣言》。他热爱读书,曾把自己的藏书赠给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但随后又收藏大约3000本书...
2010年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登封市文物勘探队,对焦桐高速公路登封唐庄段工程施工沿线范围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发掘。通过一个阶段考古发掘后发现,该施工范围内暴露古代文化堆积层及古代墓葬4座,尤其重要的是发现1座较为完整的宋代壁画墓。该墓葬形制较小,座北朝南,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阶梯式土圹结构,墓门由普柏枋、阑额、上额、门额、门簪、立颊、门砧组成,正...
一座清代郡王园寝日前在怀柔区桥梓镇被发掘出来。经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到现场勘察认定,该处园寝属于清初第六代克勤郡王雅朗阿。 桥梓镇峪口村村民日前在该村东北侧发现一座古墓葬,该墓葬墓门已经暴露,为确保文物安全,文物部门决定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专家鉴定,此处墓葬系清初被封为世袭罔替王爵(俗称铁帽子王)之一的第六代克勤郡王雅朗阿的园寝。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克勤庄郡王雅朗阿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年对唐代帝陵中的唐宪宗景陵进行考古发掘,首次了解了唐陵下宫遗址内大殿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基础结构,为唐代帝陵的下宫遗址的考古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 唐景陵位于陕西蒲城县,是唐宪宗李纯的陵墓。此次考古完成考古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多件,包括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和铜钱、瓷碗等生活用品。发掘还发现唐、宋两期建筑基址,其中唐代建筑为下宫大殿基址,平面为长方形;宋代建...
今天(22日),兵分两路的扬州考古队工作人员还对瘦西湖大虹桥东岸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发掘从年前就已经开始,在目前的考古区域中,他们发现了一些残碎的元代青瓷碗、宋代铭文城砖以及古人用来守城的礌石。 下午3时,在一条宽约3米深约2米的探沟中,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突然,一块残碎的青灰色砖块被清理出。“看,上面好像还有文字。”一个声音从围观的人群...
广西贺州市市郊贺江边的厦良村尖锋山南石壁上,有一幅由我国著名画家徐悲(1895.7.19.─1953.9.26.)先生题字的摩崖石刻,石刻正文为“瑞应来仪”四字,楷书,阴刻,双落款,上款为“文山先生遗阡”,下款是“浙江徐悲鸿并书”。石刻幅长5.4米,宽1.4米,单字高120厘米,宽95 厘米,字迹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字势端庄,...
22日,兵分两路的扬州考古队工作人员对瘦西湖大虹桥东岸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发掘从年前就已经开始,在目前的考古区域中,他们发现了一些残碎的元代青瓷碗、宋代铭文城砖以及古人用来守城的礌石。 下午3时,在一条宽约3米深约2米的探沟中,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突然,一块残碎的青灰色砖块被清理出。“看,上面好像还有文字。”一个声音从围观的人群中传来,考古人员小心地擦拭着砖块...
据《扬州大事记》记载:1981年2月21日,邗江县甘泉乡附近一农民在甘泉山2号汉墓附近发现一颗龟纽印玺。印为纯金铸成,阴篆文“广陵王玺”。据鉴定,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第9个儿子刘荆的金印。这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颗汉代诸侯金印,现为南京博物院18件镇馆之宝之一。 甘泉农民拾金不昧献王玺 1975年春天、1980年春天,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先后在甘泉发现了两座汉墓,分别...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在对秦直道这条秦始皇时修建的古代“高速公路”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当时修建的交通环岛遗址。 秦直道是中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由秦始皇下令30多万大军历时两年半修建。它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南抵秦都咸阳附近(今陕西淳化县北甘泉宫),全长700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称“直道”。除作为与长城相...
灵丘县对全县革命遗址的普查近日有果,目前该县革命遗址共计197处,其中新发现53处。 灵丘是革命老区,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遗址即发生在该县。此次新发现的53处革命遗址,包括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休整地旧址、抗大二分校旧址、中央党校晋察冀分校旧址、晋察冀边区印币厂旧址、晋察冀边区铁路局旧址等,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金黔在线讯 麻江县文物管理所继2009年在六堡发现一批古书后,近日,又在该县宣威镇中寨村高堡组发现一批古书画。 据介绍,这批古书画藏于高堡组李发先家中,经县文物部门现场清点,共有古书115册、古画3张和刺绣笔套1个。古书大部分为手抄本,主要有佛家使用的《金刚经》、《明圣经》、《大乘经》、《玉皇经》等,还有部分私塾教材如《四书》、《幼学琼林》、《千家诗》等,最早的出版或抄录于清朝光绪年间,最迟的到...
2月17日,记者从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获悉,凭借石窟形制的独特性和壁画题材的前所未有等关键因素,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0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遗址考古首现 组合形制洞窟 吐峪沟石窟寺遗址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2...
记者19日从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浙江考古专家近日在德清县武康镇三桥村的小紫山发现了大规模商周至战国的“土墩墓”,这一发掘把江南一代独有的“土墩墓”历史往前推了400-500年,对探索先秦时期江南土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土墩墓”,是指直接在平地上填土掩埋,形成一个个的坟包。“这种埋葬方法,考古界普遍认...
为配合糯扎渡水电站、马堵山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以及国道214线和盐津柿子至凤翥二级公路建设,去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发掘出景谷怕叠遗址、镇源庄房遗址、个旧麻玉田遗址、盐津柿子崖墓、大理龙首关古城址、永胜枣子坪遗址、永胜堆子遗址、永胜倮倮坪墓地等8大考古新发现。 永胜堆子遗址 金沙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遗存 永胜堆子遗址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房屋基址、墓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