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京的专题博物馆有很多,科举匾额博物馆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在朝阳区高碑店民俗文化街上,穿过一座巨大的石雕,我开始了解科举制度的古老和神秘。 馆长姚远利是一位匾额文化研究者,他在收藏匾额的过程中逐渐对古代的“功名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谓“功名匾”,是官方为了褒扬苦学有志之士而题的匾额。多数题匾人是进士出身,也有不少状元、榜眼、探花。从官职上讲,有...
图为普查人员在清点发现的圣旨木刻匾额。中新社发 肖拾全 摄 湖南省安仁县文物所19日透露,在该县豪山乡廖湾村村民何春辉家中,发现一块刻有清朝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两道手书圣旨的木匾额,“这在当地尚属首次发现,非常罕见”。 该县文物所工作人员蔡宁介绍,这块圣旨匾是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匾上落款时间为同治拾贰年闰六月,至今已有100多年。 这块保存完好的圣旨匾是...
搞收藏的人往往都做过“捡漏”之梦,66岁的姚远利也不例外。但如今他做的“捡漏梦”,想捡起的不是角落里的真东西,而是不起眼的真思想。这一捡,已经捡去姚远利十几年时间,而且恐怕要把他的余生也捡去了。捡出来的,便是他的“匾额学”之梦。 1.独上尖刀山 如果把姚远利的人生分为几段的话,收藏匾额、办博物馆只是其中一小段而已,前后...
搞收藏的人往往都做过“捡漏”之梦,66岁的姚远利也不例外。但如今他做的“捡漏梦”,想捡起的不是角落里的真东西,而是不起眼的真思想。这一捡,已经捡去姚远利十几年时间,而且恐怕要把他的余生也捡去了。捡出来的,便是他的“匾额学”之梦。 1.独上尖刀山 如果把姚远利的人生分为几段的话,收藏匾额、办博物馆只是其中一小段而已,前后不过十几年,却几乎成为了他人生的最高潮部分。不过,这个爆发点的形成还得...
最近,从化吕田镇曾家在整理旧屋什物时,发现一块木匾。匾长约1.5米,宽0.60米,虽然年代久远,“国元”两字仍然非常清晰。但乡人都无法说出其详细来历,只知道是清朝时太公留下来的,后来被什物覆盖,无人记起了。这块匾上还题有“乾隆,国子监,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加四级”等字样,可能为比较高的官员回故乡办学所用的堂匾,也可能是京官巡视地方留下墨迹。乡民都希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