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5.8厘米(大像),高2.5厘米(小像) 两头像均为圆雕,颈部有深圆孔,可插嵌固定。大像长颈,脑后扁平,头顶由半圈阴刻线纹表示头发,凸眉,高鼻,眼窝深陷,口微闭,圆饼形耳。小像方脸平顶,顶正中有深孔,阴刻一圈盖发。阔鼻,眉骨凸起,粗眉大眼,口微张。除人头像外,妇好墓还出土多个玉人形象,但为站立或跪坐造型,说明与这种用于插嵌的人头像...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2厘米、宽4.4厘米 此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臣字大眼,长方形大耳,阔鼻,张口,颌略向前凸。手臂弯曲,握拳于胸前。足下有榫,有圆孔。周身饰勾云纹。《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玉人冠部形式与同墓出土的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形象,应是人鸟合体的崇...
“如果要说原聚场的终极蓝图与理想,那就是让社区里的人与人之间的状态,能够回到从前人们在大院生活时那种融洽的生活状态。”说这句话时,东原集团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何既君的眼神显得格外地坚定与自信。 从第一个原聚场在重庆D7的落地到原聚场在华东区域首次亮相,从赋予原聚场空间以不同的运作思路到原聚场社区运营模式的探索,何既君亲历了发生在原聚场角落中每一个美好的变化,也见证了原聚场的每一次地迭代与升级。...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26.5厘米、宽8.2厘米 此器长方形,圆形挂孔。两面纹饰相同,均为阴线刻凤鸟纹。凤鸟顶部有弧形冠,勾喙,臣字眼,桃形大耳。双翅并拢,尾端内卷。足直立,刻有尖爪。磬为传统乐器之一,妇好墓内出土多件石磬,分直方型和曲尺形两类,有的表面还刻有文字。虽然乐器不是妇好墓玉器的主体,但却是重要构成之一,标志礼乐制度可能正在形成之中。
商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9.3厘米、宽4.4厘米 此器刃部平直,双面磨制,背部有两孔。两面纹饰完全相同,以双阴线刻兽面纹,大鼻、臣字眼、双卷云耳,吻部位于刀背处,角抵于刃部。纹饰精美,刀身不见使用痕迹,显然属仪仗用器。除这种双孔刀外,同墓也见带柄玉刀,有的刀身上还带有类似钺、璋的脊齿,刻有龙形纹饰等。
商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9.3厘米、射径4.7厘米、内孔径4.3厘米 此器方形柱体,中心呈圆筒状,方柱四角两侧面均阴刻粗细不同的纵向弦纹,圆筒上下两端阴刻多道平行弦纹。商周时期的琮,基本保留新石器以来内圆外方的传统形制,但数量较少,并多为单节琮,器表多光素无纹,装饰简化,与同时期图案繁缛、造型复杂的玉器种类形成鲜明的反差,表明此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加工重点正在朝着新...
商 长10.8厘米、宽1.5厘米 此器长方体,上部亚腰形,底部为短榫状,亚腰处和底部均饰凸弦纹,弦纹之间雕刻四层凸起的莲瓣纹,每个莲瓣与一个棱角对应。柄形饰为夏代新创玉器,除了浮雕似花瓣形的个体外,还见双阴线刻兽面纹和表面光素的长方棒形。殷墟出土的商代柄形器上有朱书祖庚、祖甲、祖辛等字,故被认为是商人为了纪念逝去祖先亡灵而制作的祭祀礼仪用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佩饰。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常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仅仅几千亿元, 投资收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行为。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持续发展需要投资收藏者的积极参与,这其中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连接市场与藏家。将艺术品金融化,需要不断挖掘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和金融属性。对艺术品资产的投资,实现艺术品的合理增值和盘活需要,更离不开金融资本的融入...
一场手机发布会可以是什么样子?2017年6月,OPPO联合浙江卫视打造了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不仅为手机圈的发布会开创了新形式,也颠覆了人们对于手机发布会的认知。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19日,新品OPPO又以一场专属于年轻人的音乐狂欢——红蓝音乐节,发布第四配色OPPO R15星云特别版。 在这场音乐盛宴中,冉冉升起的嘻哈新星满舒克、万妮达,民谣歌手陈鸿宇,最近大火的《创造101》...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到博物馆,感受文化氛围、获得文化体验、共享文化成果。”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 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均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主题,如2002年的“博物馆与全球化”、2009年的“博物馆与旅游”、2016年的“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17日晚,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丝路盛世”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暨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新展览开展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自2008年开展至今,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700万人次,有7000余名志愿者为观众务服40万小时,有4000多名讲解员为观众讲解50万批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6000场次,在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应有...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一点资讯联合观复博物馆举办了“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线下活动,邀请10多位知名文化学者、资深自媒体作者近距离参观展品,感受古代器具的温度。 观复博物馆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最知名的民营博物馆之一。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工艺馆、油画馆和门窗馆等五个展馆,布展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博物馆名字中的“观复”二字便是取自《老子...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策划的“金色名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出入境文物展览回顾”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以图文形式概括介绍了我国出入境文物展览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绩,唤起人们回顾对外文化交流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出入境文物展览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国家互信、民心相...
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上海市文广局16日发布《上海市博物馆2017年年报》。报告称,上海每19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上海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达到每1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26家。2017年,全市博物馆共设有基本陈列305个,临时展览和馆外巡展462个,全年接待观众约2268万人次。在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排行榜上,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位列...
授牌仪式现场。 记者 冯司宇 摄 图源华龙网 5月15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了“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重庆管理处”授牌活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邓超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一起为“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重庆管理处”揭牌。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市文物局局长幸,重庆海关和重庆市自贸办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重庆管理处的全体责任鉴定员参加授牌活动。 幸军表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