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评选推介活动终评日前结束,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山西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工程、上海四行仓库修缮工程、江西富田诚敬堂维修工程、湖南通道坪坦风雨桥群修缮工程、广东顺德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四川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陕西明长城建安堡保护加固工程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
4月15日,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在该省介休市张壁古堡启动。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省政协副主席张友君,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与台湾中台禅寺、山西凯嘉集团等社会力量的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最新统计显示,山西登记在册的国有可移动文物320余万件、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介绍,近年来山西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取得一定成...
为提高博物馆人的策展能力和展览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4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文物交流学术培训——展览策划培训班在河南博物院开班。来自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等单位从事展览策划的人员,以及河南省部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培训。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对“陈展体系与博物馆相关研究”进行了分享。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复旦...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在安吉县召开了全省文物平安工程现场会,分管文物安全的各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参加会议并讲话,安吉县副县长任贵明到会并致欢迎辞。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和考察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昌硕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吉古城、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之八亩墩考古工地和设于安吉新闻集团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中心等。安吉县文物局从政策引领依法依规...
今天,备受瞩目的“越地佛韵—金华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特展”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展期持续至7月下旬。 展览由由浙江省文物局、金华市文物局主办,金华市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物馆联合承办,共展出全省183件佛教文物,均为三国至明清时期的金佛造像、铜镜、石刻等精美文物,全面展示了浙江作为“东南佛国”的深厚佛教文化底蕴。 据悉,这是金华市博物馆首次与省级大馆合作办展,而“越地佛韵“”也将是该...
4月14日,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管理办公室联合海曙区文保所以及高桥镇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对宁波大运河(宁波段)国保单位大西坝旧址,以及姚江周边河岸线范围进行了实地移动巡查。 大西坝旧址位于现海曙区高桥镇高桥村大西坝自然村东侧,大西坝河(通西塘河)与姚江交汇处。为国保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姚江与大西坝河水位的重要水利设施之一,是内河船舶进出姚江的必经之路。 此次...
惠风和畅,草长莺飞。4月15日上午,“文心翰墨——章利国中国花鸟画展”在君匋艺术院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院老教授艺术中心、浙江开明画院、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 据了解,本次画展共展出立轴、镜面、横卷、扇面等作品40件,均挑选自章利国近些年来创作的、个人留存的一部分作品。画面中,精致工细的蝶蜓草虫和豪纵放逸的花卉松石,彩蝶墨花或墨蝶...
遗产编号 ⅱ-8 所属地区 湖北·十堰·竹溪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竹溪县 申报日期 2007 向坝民歌(竹溪民歌)涉及竹溪县15个乡镇,有山歌、田歌、情歌、薅草锣鼓、船工号子、竹溪花鼓、竹溪丧鼓等表现形式。2003年,竹溪县有关部门出版了《向坝民歌集》;2005年,竹溪县向坝乡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省级民歌之乡”。 向坝民歌演唱形式,大多...
遗产编号 ⅱ-1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江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江汉区 申报日期 2007 上世纪20年代,现活跃在舞台上的“单弦拉戏”第二代传人顾耀宗的父亲顾伯年在苏州学艺,师从民间艺人玉春普,学习“三弦拉戏”。在多年的演奏生涯中,顾伯年遂尝试改用小三弦,经进一步实践,其又将三弦去掉两弦,只存一弦。 特征:“单弦拉戏”演奏时使用一弓一弦一...
遗产编号 ⅱ-3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新洲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新洲区 申报日期 2007 基本简介 八十八行,是流行于鄂东一带的一种自娱性的广场艺术,因在灯节期间演唱,故又称为灯戏或灯调。八十八行大约滥觞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盛行于太平天国时期,到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表演风格 八十八行行业众多,有表现农林牧副渔的,有反映手...
遗产编号 ⅱ-4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新洲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新洲区 申报日期 2007 由古代的鼓吹乐演绎发展而来。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供演奏时对照,故名“牌子锣鼓”。后来唐明皇封作曲者为“老郎”,并规定农历3月18日为“老郎”纪念日。此后牌子锣鼓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多用于婚丧、祝寿、祭祀...
遗产编号 ⅱ——1 所属地区 湖北·咸宁·通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通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山鼓是以“打山鼓”伴唱的民歌曲...
遗产编号 ⅱ——2 所属地区 湖北·咸宁·通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通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十分讲究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句,所以人们又把吟唱神歌称作赛诗会。它的流传主要分布在老环城和厦铺一带。 通山神歌只在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吟唱,这是从有神歌以来的老规矩,...
遗产编号 ⅱ——3 所属地区 湖北·咸宁·通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通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咸宁地区通山县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
遗产编号 ⅱ——5 所属地区 湖北·咸宁·嘉鱼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嘉鱼县 申报日期 2006 《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这件从荆楚文化遗存中发掘出的乡土乐器,已有2700余年历史。呜嘟音色圆润,浑厚悠扬、低沉古朴,清幽时,让人心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