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获悉,经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省图书馆及省文物局普查办相关专家考察鉴定,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15种馆藏文献初步鉴定为国家文物。 在对该校馆藏古籍文献进行摸底普查后,专家初步确定图书馆的约3万册馆藏古籍文献为国家文物。在此基础上,专家们精选出230余种清代及民国时期线装书进行了仔细甄别,最后将《昭明文选集成》全套32册暂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将《屈宋方言考》等14种208册古...
清 宜兴窑 连盖高10.3厘米 口径5.9厘米 腹径9.1厘米 流至柄长14.5厘米 紫砂质地。 壶身为圆角长方体,弯把,弯流,下附四饼形足。 饼形足系“陈鸣远”款紫砂壶的特征。 盖面鼓出,子口密缝。
清 宜兴窑 1977年上海金山出土 器身呈竹节状,各处均仿竹而为之,与器身连接处以浮雕竹叶点缀。 腹部阴刻“单吴生作羊豆用享”八字铭,下署楷书“曼生”款。
唐 代 高39厘米 长38.3厘米 重2.725千克 灰白色陶胎,除俑头、颈及手为彩绘外,周身均施彩色釉。 男俑黄衫、绿襟、黑靴,端坐于马上,马身施褐釉,间施绿釉,四足及底板施白釉。 为唐代彩色釉陶器中的上品。
唐 代 高5.8厘米 口径28.2厘米 胎呈白色。 口沿施绿釉。内壁施彩釉三层:绿、白、黄色,分别饰以飞雁、云朵、荷叶、浪花、点状花纹。外壁施黄釉。
唐 代 胎呈白色。 器身施黄、绿色彩釉,熔融流淌自然。 造型饱满,堆贴形象优美。
唐 代 高39.2厘米 首至尾长38.7厘米 马伸颈昂首,双耳耸立,四足立长方形踏板之上。 通体施白色釉,头部和鞍部施绿、黄彩釉。 鞍上的仕女,头戴黑色防风帐帽,黛眉朱唇,身着袒胸窄袖黄衣,束绿色长裙,双手勒缰,神态悠闲。
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 泥质灰陶。 豆盘外壁彩绘红褐和淡黄两色组成的宽带纹和弧带纹,圈足部位彩绘一周红褐色宽带纹。 新石器时代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彩绘陶是在器物烧成后进行彩绘,故图案易于脱落。此件能完整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新石器晚期 仰韶文化半山型 高30.3厘米 口径16.2厘米 底径11.6厘米 重4.135千克 泥质橙黄陶胎。 造型饱满。图案风格淳朴。 壶形纹以及锯齿纹为半山型彩陶大型壶、瓮器上的典型纹饰。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类型 泥质黄陶胎。 用黑色彩料来描绘纹饰。以线条为主来组成结构严密、变化多样的图案。 为马家窑型彩陶的精美之作。
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 属马家窑文化中最早类型的彩陶,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何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
隋朝 高26.5厘米 典型隋代侍女形象,发髻高耸,脸型瘦削。形体修长,面带微笑,右手前弯,左手捧一小罐。 通体施白釉,釉色微闪青。 隋代陶俑在传世品中较少,女侍俑更是不多见。
商 代 叶叔重捐赠 敞口略残。上腹部饰锯齿状附加带条纹外,又拍印夔纹和饕餮纹带条装饰;下腹部满饰拍印的双勾纹和云雷纹装饰。
新石器时期 高10.1厘米 口径7.5厘米 底径5厘米 敞口,宽沿内折,高直领,扁圆腹,直圈足,喇叭腹的前部圆鼓,后部扁圆凸出上翘似鸭身形。 颈部饰弦纹,腹部为云雷纹。 其造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 高16.4厘米 口径18.4厘米 为泥质黑衣灰陶。 直口,腹部浅坦,折腹处外伸一周凸棱,下附细高圈足,底部外撇呈喇叭型。 圈足上部饰瓦棱纹,下部饰镂孔及压划勾连纹。 是崧泽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