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于立霄)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香炉,一百年前被荷兰驻华大使馆收藏保存。10日,荷兰第一副首相马克西姆•费尔哈亨代表荷兰政府将这尊珍贵文物赠还给中国政府,北京市文物局将其安放在京城著名的景点——火神庙中,并向市民展示。10日,中荷双方在北京著名的火神庙举行了隆重的移交安放仪式。荷兰第一副首相马克西姆•费尔哈亨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局...
5月10日,北京市文物局接受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赠还清代铁香炉暨地安门火神庙接收安放仪式隆重举行。这尊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铁香炉,一百年前被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收藏。今天,恢复原貌的香炉被安放在火神庙中,并将对公众展示,这显示了荷兰王国珍视中国古老文明、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愿望和决心,这将促进两国在文化交流,特别是文物保护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荷兰王国第一副首相马克西姆•费尔哈亨阁下,荷兰王国驻华大...
失窃展品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故宫博物院11日上午就香港展品失窃一事召开新闻发布会,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介绍了展品失窃过程,并向外界道歉,他还对网上流传的“凿墙盗宝”等传言进行了澄清。据透露,此次共有9件展品遭窃,其中两件后来被寻回且有破损情况,目前是7件展品失窃。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表示信任故宫方面,将会继续完成展览。发言人鞠躬道歉:故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
清代满族妇女服饰 马甲,或叫“背心”、“坎肩”或“半臂”。清代满族妇女所穿的旗装长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马甲,这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装束。这种马甲与男式马甲一样,也有大襟、一字襟、对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长度多到腰际,并缀有花边。 <本图为琵琶襟马甲(传世实物)。 <本图为一字襟马甲(传世实物)。 ...
清代妇女日常所穿的服饰,分为汉族和满族两类,满族都穿长袍,汉族则以上衣下裳为主。满族妇女给人的感觉比以往的历代妇女都修长。这是借助于服饰而给人的感觉。满族妇女梳旗髻要比汉族妇女的发式高出五至六寸;满族妇女穿的“花盆底”旗鞋,也比普通女鞋高出二至三寸,有的甚至四、五寸。这样两者加起来就要高出一尺左右。加上满族妇女所穿的服装,多以长袍为主,长袍的下摆多垂至地面,掩住旗鞋,更显出...
清代命妇礼服 清代凡后妃命妇,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霞帔是宋代以来妇女的命服,随品级的高低而不同。《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明代霞帔就是这种形式。清代命妇礼服,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霞帔为之。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霞帔下施彩色旒苏,是诰命夫人专用的服饰。中间缀以补子,补子所绣样案图纹,一般...
春江水暖鸭先知,沈周的《莲塘浴凫图》将为今春的拍卖市场一试热度。此幅作品将会出现在中国嘉德将于5月举槌的春拍会上,其中,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将分5个场次,汇集350余件拍品。 《莲塘浴凫图》写荷塘浴鸭,疏着叶,淡着花,气味冲淡而神韵超逸,书卷之气溢出而精神却轩昂沉酣。此图旧为清内府收藏,钤乾隆五玺,复有“赐本”一印,是乾隆赐给宠臣彭元瑞的。此图保存精良,历经五百余年而“精、气、神”完美如初。沈周的...
清代官吏便服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
北京匡时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将于6月初隆重开拍。继五周年秋拍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取得100%的成交佳绩后,秉承这一良好态势,北京匡时今年春拍再次推出“意韵悠扬——明清犀角雕刻专场”,特别精心遴选了近二十件明清犀角艺术珍品,品质优良,雕刻工艺精湛绝伦。 本次春拍中有一件清早期 犀角雕九龙杯,与明代以来犀角杯的传统风格迥异,在造型和基础纹饰上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一件清宫旧藏的犀角雕万福来朝图杯极其相...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康熙年间,一些...
清代补服、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本图为文官补服。 本图为文一品官补子(仙鹤)。 ...
清代补服、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所绣的纹样不同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 二品...
清代补服、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
清代官吏朝服,清代朝服清代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蟒袍、补服、吉服、常服、行服等。朝服分冬、夏二种,其形制为上衣连下裳的形式。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黄色。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亲王、郡王则用蓝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黄色,都用蓝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颜色,当然十二章纹样也不能用。 本图为官吏穿的绣蟒朝服展示图。(传世实物) 本图为官吏穿的素地片金缘朝服及披...
清代皇后服饰,妇女的缠足之风,到了清代尤为盛行。汉族妇女以穿弓鞋为多。满族妇女不缠足,大多穿旗装穿木低的丝鞋,时称“高底鞋”。由于形似花盆,也有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穿珠等工艺,慈善太后穿的高底鞋,把鞋头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珠穗,称为“凤头鞋”。此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