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昨日从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获悉,近日,该局在配合新郑龙湖镇某置业公司建设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一批汉代、清代时期古墓葬,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墓葬共11座,出土文物包括铜器、瓷器、陶器、铁器等20余件。其中,东汉时期的龙虎对峙镜,纹饰精美,雕刻精细,镜面高浮雕的龙虎图案栩栩如生。专业人士介绍说,此次出土的文物不仅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也为广大文物爱好者研究汉...
高古玉成为藏家纷纷追逐的目标,其价格在拍卖市场上也屡创新高。在众多屡创新高的高古玉中,又以汉代玉器的表现最为抢眼。进入汉代以后,因当时国势强盛,加之玉材来源丰富,汉代玉器才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并由此奠定了古代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格局,以至“汉代玉器”一词到今天已成为古代玉器“精品”的代称。 近年来玉器市场持续火爆,汉代玉器收藏之风...
重庆石柱县西山村考古发掘成果显着,近日清理崖墓15座,其中包括罕见的镇墓兽壁画汉代墓葬。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该崖墓群位于该县西沱镇西山村瓦屋组,本次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清理崖墓共15座,出土随葬品40余件,主要为青瓷器和陶器。 专家表示,崖墓,又称“仙从洞”,是古代人死后“升天成仙”的场所。该崖墓群初步分析为汉代至六朝时期,成横排并列,凿...
“汉代金堤”发掘现场 8月6日,记者从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人员在南水北调支线受水工程中的新乡县田庄段,发现一段汉代黄河大堤。 本次挖掘的汉代黄河大堤,共分为4个探方进行,总面积400平方米,大堤的横断面呈梯形,东北西南走向,顶层宽11米,高2.5米,共分为11个层次,并有汉宋两代的叠压关系,出土了汉宋两代文化包含物。 这段黄河大堤,当地老百姓一直称作...
为配合亭子口水库建设工程,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剑阁县闻溪乡对一处崖墓群进行了发掘,期间发现东汉时期的崖墓53座。据悉,这是广元地区一次性发掘数量最多的崖墓群。 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崖墓主体分布在闻溪河西岸,在400余米的岩体上,自西北向东南密集分布57座。在河东岸之零散分布11座。 根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特征,大体可将墓葬分为东汉、六朝两个时期。不过,由于这些墓葬多数已经受到破坏,部分...
当一排排赤身裸体的陶俑出土时,考古人员震惊了:这些只在汉代帝陵或高级大墓出土的陶俑,却出现在西安东元西路一考古工地上,是谁能拥有如此规格的陪葬品? 历时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虽然诸多谜团还没有完全揭开,但至少是西汉列侯级别的大墓呈现在考古人员眼前,给考古人员带来惊喜。 发现一:墓室略大于西汉重臣张安世墓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石家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中发掘了一座...
蒲重良的藏品 蒲重良的藏品 蒲重良 国内首家汉代陶瓷民间博物馆年内落户越秀 日前的“冀宝斋”事件在国内文物收藏界闹得沸沸扬扬。就在人们反思方兴未艾的民间博物馆建馆潮之际,广州市越秀区引入国内首家汉代陶瓷民间博物馆——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并计划年内开张。日前,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到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的馆长—...
7月26日至7月29日,河南省沁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在沁东商贸城建设工地发现的两座汉代砖室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共清理出土铜钱、陶仓、陶壶、陶灶、陶鸡、陶猪圈等器物十多件。两座汉代墓葬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使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研究汉代豫西北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尤其是丧葬习俗,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基建工程排除了地下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
高古玉成为藏家纷纷追逐的目标,其价格在拍卖市场上也屡创新高。在众多屡创新高的高古玉中,又以汉代玉器的表现最为抢眼。因为汉代玉器制作呈集中化发展趋势,产生了不少宫廷及民间玉作坊,玉器的品种和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朝代,其工艺和艺术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故而汉代玉器绝大多数具有相当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近年来玉器市场持续火爆,汉代玉器收藏之风已形成,虽然价格出现明显升温,但与国外相比,国内收藏仍属起步阶段,这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