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邢窑窑炉群考古队队长王会民30日透露,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遗迹群2012年挖掘工作接近尾声,目前已出土北朝、隋、唐三代各类残片和器物超20万片(件)。从已出土完整器物的大小、造型、釉色等方面的变化,可较完整地揭示出邢窑烧制技术的发展轨迹。 王会民介绍说,早期邢窑发掘成果较少,无法有力说明邢窑烧制技术的演变情况。此次出土的20多万片(件)各类残片和器物涵盖北朝、隋、唐三个...
近日,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舞钢市青龙山新石器时代的凹穴岩画名列其中。 据舞钢市文物部门考察,舞钢市青龙山凹穴岩画位于该市尹集镇九头崖风景区尹集镇苇子园村唐寺沟组西2公里青龙山东坡。岩画群海拔高度在340~410米之间,面积约3平方公里,为新石器时代岩画。此山周边分布有大量岩画、石刻、石雕、岩书等。其中一处最具特点,它集中在40多平方米类似“龟背”的整块岩石...
一次普通施工,却挖掘出了罕见的珍贵文物。 当铜壶、铜镜、铜肩甲等一件件青铜器重见天日时,一段辽东地区战国晚期的历史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施工意外挖出深绿色宝贝 7月25日,位于本溪市平山区桥头镇金家地区的本钢钨钼厂正在进行厂区的改造升级,工人们正在工地上紧张地忙碌着,一名工友突然大声叫停同事的工作,原来在挖土方施工作业的时候,出现地面塌陷。这名工人上前查看时,发现了混在泥土中的深绿色的...
日前,丰润区三里屯村返迁楼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时发现一眼砖砌水井。经该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此井由绳纹砖垒砌而成,为汉代陶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这眼汉代陶井井口距地表约5米,井深4米,井口直径1.04米,由砖、泥垒砌。井壁砌砖呈弧形,砖一面是素面,一面有细绳纹或粗绳纹。井壁用砖尺寸相同,井底未发现其他遗物。 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修渠和凿井...
陕西省咸阳市考古所2012年在咸阳坡刘村附近新发现四座小型唐朝尼姑墓,其中两个出土了墓志。根据墓志石,明确刻有“大唐亡七品尼墓志铭”字样,这不仅点出了其身份,还明确体现出她们也使用了当时官家的葬丧礼仪,为研究唐代寺庙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10月30日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和平新村一建筑工地发现的明代古墓是近年来兰州市区发现的第二座明代古墓,其规制之高,甚至超过了上次晏家坪发现的明肃藩系延长王墓葬,有文物专家根据墓志铭记载推测,墓主人为明弘治年间肃王府引礼舍人,也就是肃王府从事接待工作和掌势的府官。当日中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墓基已被掘进两尺多,该墓室不算墓道东西长达6.6米,长2米多。该墓室北侧曾有盗洞痕迹,墓穴内的陪葬物是否也被盗走目...
铜鼎与碳化的肉制品 图片资料 本报讯 陕西文物部门透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在位于临潼区湾李村的战国晚期墓葬中,发现了盆满钵溢的肉制品,有关专家通过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 据介绍,木椁内东北角的2件随葬铜器虽离东南角的盗洞近在咫尺,却幸免于盗墓贼之手,一件为铜敦,另一件为铜...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发现一种新类型蜥蜴,它们因栖息地正遭到城市化威胁而濒临灭绝。 这种蜥蜴体长6厘米,被命名为Ctenotus ora,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杰弗里·凯(Geoffrey Kay)和斯科特·科奥格(Scott Keogh)一起发现了它。两位科学家表示,发现这个新物种是科学界的一个大事,这说明世上仍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杰弗里...
10月25日,记者与地质专家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考察时,发现了多处古人类的生活遗迹。经历史学者鉴定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靺鞨族先民的生活遗迹。这是我市首次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发现古人类遗迹。 当天下午,本报记者随黑龙江省地质专家进入神羊洞主洞口,对镜泊湖火山熔岩洞进行地质考察。在距离主洞口200米左右的洞穴内,记者发现了多枚疑似古陶片的黑色“薄石块”。 10月26日上午,记者...
辽宁省沈阳市文物考古部门25日介绍,在沈阳市皇姑区北部发现一处距今1000年的辽金时期村落遗址。这一遗址在以往的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均无记录,对研究沈阳地区的辽金时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队队长赵晓刚介绍说,新发现的沈阳北皇姑地区辽金时期村落遗址,位于某商业楼盘范围内。今年9月中旬,考古工作人员在该地产项目内开始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发现了该处遗址。因遗址地点位于北四台子...
史前中国最大的城市在神木 考古队员在石峁遗址发现了壁画遗迹 石峁遗址刻不容缓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新石器时代能建多大的城市?位于陕西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考古发掘表明,整座遗址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比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面积还大一些。规模更是大于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遗址(...
经近两年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40余位考古学家最近在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且距离黄河20多公里的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史前石城遗址,比已知的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的城址都要大,是4000年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古城址。这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梁上,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批...
古墓挖掘现场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看。 被保存起来的墓主人的遗骨。 10月17日,东昌府区沙镇范庄四五名村民在村南田间发现一北宋古墓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截至记者发稿时,出土文物超过20件,根据文物特征,初步判断为北宋古墓。目前,古墓挖掘工作仍在继续,古墓主人身份仍是谜。 古墓发现地点位于沙镇于沙路以南约5里路处,正在修建中的德商高速公路正好经过此地,古墓就位于德商高速北侧一条被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