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 一、鲁山段店古瓷窑概况 鲁山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现隶属于平顶山市。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当地瓷土、煤炭资源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经中央、省、地、县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
乾隆是中国古代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自号“十全老人”,对艺术有着狂热的追求,琴棋书画、诗文辞赋、文玩杂项皆有涉猎。尤其对宋瓷的痴迷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利用皇权大肆搜罗 。 乾隆题诗天青釉无纹椭圆水仙盆底足 现存于台北故宫 亲自督造复烧汝瓷 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尤爱古代瓷器的,特别是汝瓷,还亲自为汝瓷题诗,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吟咏陶瓷的诗作就有200余首,其中多首诗歌就是为汝瓷专门所题。...
张公巷窑址的烧造年代张公巷窑址自笔者2000年4月发现后,历经河南省文物考古所2000年5月8日、2001年6月、2004年2月三次挖掘,出土大量珍稀实物,张公巷窑址紧临北宋时汝州察院,充分证明此处是北宋皇家御窑,笔者已在"汝州城内张公巷窑址"和"汝州城内文庙,张公巷窑址探讨"加以详细论述。自2001年4月,笔者在一个探孔内出土60多片素烧胎片,后经省考古所2001年6月和2004年2月这两次挖掘...
据史料记载女真人在十二世纪初在白山黑水之间建立了金国,建国后仅用了十二年左右的时间先后灭了辽国及其它部落,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金代在中原统治长达近百年之久,当时北宋南迁在临安府建立南宋,从此南宋成了金国的进贡国。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钧瓷、汝瓷并没有停止发展。笔者曾经对宋、金、元的钧瓷、汝瓷的发展概括了一句话:宋钧好宋汝好,金钧少金汝少,元钧可以找,元汝没有了。在金代钧瓷的发展是在宋代钧瓷的基础上...
近日,记者在魏都古玩城采访时发现,不少玩家对老汝窑瓷器越来越关注。 一位姓蒋的玩家向记者介绍,2012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春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吸引了全世界藏家的目光,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天价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而他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汝窑的。他笑着说:“老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片’想来真是...
1.器型:有三足洗、三足尊、平底洗、碗、椭圆形洗、套盒、龙、狮形熏炉、海水龙纹钵,除此外还有贯耳瓶、七管瓶、攒盒、鸟食罐、灯台、佛造像、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2.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汝瓷,盛名于北宋,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瓷器,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美誉。因其天青釉色窑变复杂,最难烧制,所以成品极少,自古被世人传为极品,视如拱璧,现存于世的仅60余件。民间谚语“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说的便是汝瓷的稀世和名贵。 然而,世事变迁,当宫廷内乱,战火肆虐,汝瓷窑毁瓷碎,那昙花一现的美艳,随着赵家王朝的消逝而香消玉殒,只剩那...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誉。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
拜读贵刊有关《宋汝瓷的特征与辨识》一文,极有启发和教益,也很有感触。今特将鄙人曾经经手的宋汝窑古瓷补记如下,以求教于诸同好与方家。 一、关于胎色和釉色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汝窑古瓷的断面来看,绝大多数的胎色均为灰白的香灰色,同时也有偏黄的泥土色和偏褐、甚至偏黑的胎色。值得关注的是胎色为香灰色的汝瓷一般制作都比较精良,其他胎色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粗放。那么,这究竟是因为制作目的的不同,还是因...
汝瓷的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介绍汝瓷的斜开片。 斜开片汝瓷的主要特征是其形貌会随着光线入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众所周知,釉色的浓淡深浅与釉层厚度的密切有关,釉层厚釉色就深,釉层薄釉色就浅。斜开片形貌多变的原理...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据有关资料记载:汝官瓷烧造于宋哲宗元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间,宋、金战乱时,皇帝不愿汝瓷落入金兵之手,将官窑全部填埋,并将会烧制汝瓷的能工巧将全部带到...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 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
北宋汝窑葵花洗:叫价34轮 拍出2亿天价 北宋汝窑葵花洗 图片来源网络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
编者按: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艺术水平高,存世量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连汝瓷瓷片,都成为广大瓷器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争藏汝瓷...
讨论嘉宾 许锦:文物局瓷器专家、古玩世家 吴先生: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地古玩商 吴光伟:某民间博物馆副馆长 在宋代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1.85亿港元落槌后,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表示,这件汝窑高价成交在瓷器市场中是个孤立事件。藏家们也都清楚在拍卖市场上见到汝窑的几率。不过“天价”汝瓷还是引发了藏界的种种躁动,而记者也恰好参与了几位行内人士的探讨,颇具趣味性,在此整理,以飨读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