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7日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发掘,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聚落凌家滩遗址2013年度春夏季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本阶段发现200多平方米的红烧土遗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今年5月初开始对凌家滩遗址进行年度考古发掘,这也是凌家滩遗址的第六次考古发掘。 “红烧土是一种粘土,在同时期经常用于造房子,”本次发掘领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
凌家滩遗址第六次考古挖掘将启动 日前,凌家滩遗址又传出了好消息:经过20多年、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并且,遗址的第六次考古挖掘也将启动,并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勘探。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距今5300年, 因其各类遗存齐全,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
日前,凌家滩遗址又传出了好消息:经过20多年、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并且,遗址的第六次考古挖掘也将启动,并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勘探。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距今5300年, 因其各类遗存齐全,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自从1987年凌家...
为进一步探明含山凌家滩遗址的结构和功能分区,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历时四年多,在遗址周边开展大范围区域系统调查。截至目前,裕溪河流域已调查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姑溪河流域已调查面积400余平方公里。一系列考古发现为揭示凌家滩遗址产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 凌家滩遗址经过20多年、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许多重大成果,但以往所知的仅仅是大型墓地部分,而对整个遗址的面积、功能分区、有无特殊遗迹...
新华网合肥12月22日电(记者王圣志、鲍晓菁)历经4年多的调查、勘探,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凌家滩遗址的结构、功能分区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对全面了解凌家滩遗址产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介绍,凌家滩遗址经过5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对整个遗址的面积、功能分区、有无特殊遗迹、是否存在聚落群等诸多问题都缺乏了解。为此,从2008年底开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开展大...
12月1日至2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一行赴安徽,出席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和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启动暨遗址区村民安置主体工程竣工仪式,现场查看了凌家滩遗址和含山县博物馆凌家滩出土文物展。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会见了童明康一行。 童明康在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他代表国家文物局、励小捷局长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安徽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不折不扣的文物大省。凌家滩遗址是长江流域相对独...
12月2日上午,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安徽含山县隆重开幕,凌家滩遗址作为“长江流域(皖江)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基地”同时揭牌。本次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省文化厅和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含山县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文化委、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承办。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长单霁翔,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我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其勘探发掘工作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昨天,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含山县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考古、历史学研究、遗址保护利用等领域的6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专家们将给凌家滩遗址“把脉”,并于今天公布讨论成果。 调查 为筹备新一轮发掘 凌家滩遗址自2007年进行第五次发掘后,目前情形怎样?记者昨...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龙” 12月1日到3日,国内重量级的文物专家都将齐聚马鞍山市含山县。11月20日,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合肥召开,这是该遗址自发掘后首次召开的“国字号”论坛。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透露,目前安徽正在制定凌家滩遗址的发掘计划,一旦获批,凌家滩遗址会带来更多惊喜。 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发现于198...
规划 凌家滩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号称“滨江古国”的凌家滩不仅是中国三大古玉文化中心,其更是将我国城市历史提前了1300多年。6月初,省政府公布我省包括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在内的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获批。这意味着我省对这些“国保”单位的保护升级,而凌家滩文化村一期工程的破土动工,则预示着凌家滩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重资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