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雨花台区公布了15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既有古寺庙遗址,也有碉堡和墓碑等。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月30日前,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都将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后,它们就有了法律保护依据,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破坏它们。”据介绍,2007年,南京启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共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点2954处,其中新发现1800多处。 天界寺被公布为不可...
张赫墓前还挖出了两匹神道石马,石马被搬到了西善桥边、秦淮新河河畔。 近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官方微博“南京文化发布”刊登微博,宣布雨花台区公布了新的一批十五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一批古墓葬、古建筑升格为不可移动的文物点。 据记者了解,在本月底前,南京各区将陆续公布各自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古寺大殿曾作幼儿园使用 记者看到,这十五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有的是已经发现多年,但一直没有定为文...
继雨花台区公布新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以后,昨天,溧水区也公布了两百七十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不少,其中仅先秦时期的土墩墓就有两百二十多处。 土墩墓是吴文化遗存 记者注意到,此次溧水公布的两百七十多处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里,有220多处是土墩墓,分布在溧水的每一个镇。 溧水的土墩墓数量极多,它们看上去像是小土丘,有的在田野里,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就在小村子旁边。有的土丘上长满了杂草、野树,有的土包则被...
天界寺 昨天扬子晚报报道了“南京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月底前公布”,南京市文广新局也通过官方微博“@南京文化发布”通报,雨花台区已率先在全市公布“三普”新发现名录,共15处不可移动文物(见右表)。这些文物将挂牌保护,并由文物部门每月巡查一次。 此15处不可移动文物均是还没有定级,但不少在历史上颇具盛名。比如,位于雨花西路能仁里的天界寺旧址,如今仅存大殿一座。这座寺庙曾经被作为幼儿园,...
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南京市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责成各区文化部门于6月30日前将尚未核定为文保单位的文物普查资源点予以公布。据悉,“三普新发现”中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将挂牌保护。同时公众也将全面掌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京新发现的情况。 2007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2009年底,南京市第三次全...
日前,湖州市南浔区全面完成了全区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经前期调查摸底和单位自行申报,全区共有10家国有单位反馈收藏有文物或疑似文物。今年以来,南浔区全面启动了文物认定工作,区普查办组织市、区文物鉴定专家分批进行了上门鉴定,并采集有关基础信息。经普查认定最终确认:全区共有8家国有单位收藏有可移动文物,总计44件(套、组),内容涉及家具、...
6月6日,德州市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副市长康志民出席。 康志民指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历史和未来、家乡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全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抓好。 康志民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加大人力投入...
自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开展以来,汶上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任务,开局良好。 近期,汶上县普查办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上级文物部门的任务安排,下载了国务院统一制定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录入模板,率先启动了对系统内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及登录工作。信息采集和登录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文物基本信息、...
2014年5月28日,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部分单位工作部署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郑州、洛阳市等文物收藏量较大的部分国有单位的有关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为了尽快推动河南省文物信息登录工作,鉴于国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系统基本完善,Excel登录模板已经成熟,河南省文物局普查办组织召开了此次培训会议。在会议上...
记者昨从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地级市,扬州市力争2014年底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扬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董玉海等出席会议。 据了解,全市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文物调查和认定,同时启动第二阶段的文物信息采集,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根据分析整理,全市50家国有收藏单位共认定文物326766件(套),其中148667件...
5月21日-22日,余杭区文广新局、区财政局会同相关镇、街道与设计、监理单位一起,对近期修缮完成的五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 五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分别是中泰街道的姚乃铭民宅,仓前街道的新桥和杨连兴民宅,鸬鸟镇太公堂村村委旧址,运河街道的罗汉寺大殿。在这五处文物修缮过程中,余杭区文广新局多次派人前往现场实地查看项目施工情况,并会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检查发现...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统一部署,湖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认真组织,广泛动员,精心实施,创新方法,抓住三环节,做好三结合,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组织到位与保障到位相结合,抓好普查的高标准启动环节 2013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我省的“一普”工作正式启动。湖州市以及各区县政府积极落实,印发通知...
记者近日从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获悉,新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底排查阶段结束。据区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普查共筛选出收藏有文物的单位21家,占全部普查总量的1.4%,初步统计文物(未鉴定)总量26490件。 据文物分布单位数据分析,本辖区文物主要收藏在文博图系统内部,其中图书馆收藏最多,主要集中在古书籍类,共计20844件,占普查文物总量的78.7%;其次是博物馆收藏量最多,共计4...
5月20日,记者从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工作会议上获悉,海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从2012年10月份开始,一年多来,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经初步摸底统计,目前全省有可移动文物9万多件(套)。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年底结束,历时4年时间。普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标准和规范。 为保证普查不漏查、不重复、不留死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