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金水墨山水”问鼎世界绘画宝库 东方“神韵”融会西方“形胜” 新派山水横空问世 “金水墨山水”是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继“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金壁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之后的又一全新艺术风格,由四川成都画家李金远先生独创。 无论是义、法、技,或是韵、意、致,“金水墨山水”都十分讲究。据悉,其取法于老子“上善若水”之“道”,得益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魂”,坚持“...
匈牙利观众参观展览。 三峡博物馆供图 华龙网发 记者今日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19世纪至20世纪书画精品展》日前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科瓦克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幕。 据介绍,经一年多精心筹备,展览展出三峡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92组,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画及书法等藏品,有卷轴、扇面、成扇、册页等多种中国书画形式,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4年3月16日结束。 此次展览系三...
2014年1月1日,由人民美术网主办,北京红博馆、北京得一斋承办的“刘玉来迎新春画展”在红博馆 ·人民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将历时一个月。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学者、画家刘玉来先生早年研习文学,曾私淑启功、余冠英先生,继而研习书画,先后就教于启功、许林村、徐北汀、齐良迟先生。在山水画方面,他在研习传统山水及古代田园诗中悟出,古代山水画本质乃为文人山园山水。经此启发后又经多年探索,遂构建成他自己的新古典主义...
15日,《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馆开展,共计呈现卢甫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130余件绘画精品,以及近三十年来积累的上百万字的诗词文献。最吸引眼球的是,在1号展厅展出了画家新作《知一知二之间》,这幅红色山水长卷总长37.5米、高2.4米,贯穿展厅整面展墙,被称为最长尺幅的当代中国山水画。本次展览将展至2014年1月12日。
《泰山美景》玉雕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自古至今,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怀有深厚感情。古人对青山绿水的意境美可在许多神话传说中得到体现。天然自成的山水美是现实的,诗人以“比兴”手法歌咏山水之美,画家则用绘画艺术表现自然景色之美。晋代顾恺之曾对画山水提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要求。 ...
张培华及山水画集Ⅱ封面 中国文物网郑州讯(记者 王蔚波)日前,著名画家毛本华教授作序、常琦主编的《张培华山水画集》(第二卷),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大16开116页,收录张培华先生近10年来创作的86幅山水画作,展示了他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画家张培华以河南嵩山、太行山和伏牛山为题材,画的是他的家乡,画的是他的生活。这些山水塑造了他的情感,影响着他的视觉方式。他的作品充满...
【内容提要】“米氏云烟”及米点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极大,经过历代史家的阐释,它们已经成为笔墨自由观和创作游戏观的美学精神符号。但有关它们的一些基本史实,如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时间形成的、它们与米芾父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等等,却一直没有被清晰地梳理过。本文分析史料,理清了米点山水在元代逐渐形成及“米氏云烟”在明代成说的历史脉络,进一步讨论了“米氏云烟”及米点山水在中国画史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以...
自1964年先后有五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三百余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观察》等重大报刊发表;八十余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和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和陈列馆收藏;应邀为中国驻日本、孟家拉等国使馆绘制巨幅国画二十余幅;并有多幅作品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外国首脑。1995年至2006年多次应邀访问美国、日本等地讲学办展,洛杉矶电视台、熊猫电视台多次播放画展盛...
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 1998年12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跨世纪之星——许钦松版画展”。 2002年6月举办“许钦松山水画展”。 2004年10月在广州华艺廊举办“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山水画展”。 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会场外厅...
近日,平山县人民政府、石家庄市文物局在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召开“平山水帘洞——河北省旧石器时代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许清海 教授与 黄华芳 教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等出席发布会。驻石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谢飞向各媒体记者通报了平山县沕沕水...
与每一个从小生活在大海边的人爱海一样,自小成长在大山怀抱中的人,对山的热爱与依恋也是无比浓厚的。宋繁林对山水的热爱也是与他生于山东济南,自幼身处大山的怀抱分不开的,他对山的浓厚情愫因而也造就了他大山般宽阔的胸襟,从而也为他开辟了一条攀登高山的艺术道路,山是他的景,水是他的源。 欣赏宋繁林的山水画,有一种乘坐一叶扁舟在中华天地里遨游的逍遥感。中国人有浓厚的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山水画运用独特的散...
看冯三逢的文字如看冯三逢的画,看冯三逢画亦如看冯三逢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着笔墨的情趣和神韵,笔墨里投射出文字的寂寥性情。他访唐寅故居,他情寄黄山,他梦断西湖,他叩访寒山寺,他走进古镇、爱上古镇,他遭遇孤独,却说“我并不是孤独的巨人”,“但我同样孤独着”。你可以说他很文艺,也可以说他很性情,但让人感受和触摸到的确是孤独的冯三逢。 有人认为,中国画最重...
山水画,这一历史悠久的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其变异与演绎是不言而喻与有目共睹的;关键在于,时间的推移带来了画家对世界认知的深化,也带来了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巨大变化,它们促使21世纪的画家们寻找自己艺术的定位与笔墨当随时代的表现形式,语言,确立新的精神目标,这一切,都使当代绘画具有了新的美感形态与新的艺术品质,展示出空前的激情和活力。 此方画家初中海的山水画,传达的正是这样的气息,他的作品以写生...
团扇一 中国山水画家与儒释道的“心灵契合”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 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进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同时又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传统思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种心灵化的艺术。为客体传神,为主体达意,写心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中国山水画讲究因心造境,画家将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经过心底意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