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劳动报》报道,国内首次大型中国历代陶瓷雕塑艺术展前天在浦东新区图书馆开展。为期9天的展览是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弘扬中华陶瓷文化,展示陶瓷雕塑风采。展览由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中华陶瓷大师联盟、上海梅氏永兴堂陶瓷研究所、上海拓东国际贸易联办。 陶瓷雕塑因陶瓷材料、工艺烧制和文化的综合运用,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本次展出的作品由上海梅氏永兴堂牵手国内20多位收藏家、...
9月10日,在神垕镇大龙山钧瓷艺术博物馆内,一位游客在拍摄全部用宋、元钧瓷瓷片装饰墙体的展厅。 这是神垕镇大龙山钧瓷艺术博物馆院内一处“匣钵墙”。匣钵是传统烧窑时盛装钧瓷制品的一种钵体。 禹州市的神垕镇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考古界对神垕钧窑遗址发掘证实,从秦汉开始,这里就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中心之一,至唐、宋时期达到高峰。近年来,神垕镇采取多项措施恢复钧瓷烧制技艺,使钧瓷生产工...
三国两晋时期的牛头罐首 从四川邛窑的植物果实类仿生陶瓷说起 有说法认为,古代仿生瓷器起源于越窑,浙江上虞的牛头罐等就曾令世人惊叹。如果说,大量的以动物为对象的仿生瓷器最早出现在两晋的青瓷系窑口,那么,大量的以植物果实为对象的仿生瓷器则最早出现在唐代四川的彩釉瓷器上。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唐、五代时期,釉色计有深浅不同的色彩三十几种,加之模制、雕刻、镂空、捏塑等技术成熟,催生了大...
弘治一朝共18年,从史料记载看,官窑的烧造活动并不多,传世实物也较少。从青花瓷器的特征看,弘治青花与成化青花诸多相似,界线不鲜明,如果没有年款,二者较难分辨,古陶瓷界历来有“成弘不分”之说,弘治青花瓷器的特征,只是与成化青花相比较而言,粗看不易察觉。 弘治青花瓷 胎釉:洁白细腻、纯净轻薄。到弘治后期,渐趋厚实,已向正德时期厚胎过渡。釉也为肥厚滋润型,色泽白中泛青(有人又细分为灰青类、...
蟠龙瓶《升腾》 钧瓷艺术品鉴赏自古就有“境由心造”“境由情生”“景随人意”“移步换景”之说,这使得钧瓷欣赏长期以来,没有、也难有一个规范的尺度标准。理论工作者和鉴赏家们大多从作品外部品相和自然窑变现象来研究、挖掘钧瓷艺术的文化美学价值,这是最直观也是最便捷的欣赏方法。笔者从事钧瓷烧制近40年,研究认为,钧瓷艺术的鉴赏,还是应该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窑变艺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诠释。 ...
或淡如碧空,或深如瀚海,虽同为蓝色,却在素白的陶器上幻化出千百种蓝;或线如刀削,或晕如墨染,千百种蓝色构成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图案。源自荷兰能工巧匠300多年前对中国青瓷的模仿,“代尔夫特蓝陶”如今已经成为荷兰国宝。人们在赏玩之间,依然能感受到这一别样青花透露出的相似韵味。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因出产蓝陶而被誉为“欧洲瓷都”的代尔夫特,拜访了荷兰最为著名的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工厂。 据该厂...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白瓷和釉下彩绘瓷为主的磁州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北方生产青瓷的耀州窑系,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黑瓷及各种黑色窑变釉的黑瓷系等。除了这些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宋朝宫廷还建立了汝官窑,钧官窑、汁京官窑,郊坛官窑,"哥窑"等官窑群。与宋朝同时,中国北方并立的三个少...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青瓷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凤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生产以浙江地区最为发达,窑场广泛分布在浙江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是唐代德清窑,越...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历时61 年。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识也多种多样。譬如,官窑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是三行青花楷书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现少量的篆书款识。再如,康熙前期,还常见干支纪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年生产的瓷器。至于御用的珐琅彩器,上面只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 不过,康熙早期的官窑瓷器,多半是没有年款的;民窑尽管落有康熙年款,但是好景不长。...
官窑瓷器历朝历代都是帝王宫廷欣赏和把玩之物,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才陆续流落到世界各地。国外对于中国官窑瓷器的鉴赏、研究、收藏也自此开始。而国内收藏史有过长时间的断层。花鸟鱼虫、古董文玩这些“封资修”的生活方式在“文革”中被无情地“破四旧”。政治浩劫加上经济发展缓慢,相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我们在官窑收藏上整整落后了40年。1993年,国内开始出现拍卖,所谓的收藏也才得以起步,而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瓷器...
高足杯:杯式之一。撇口,弧腹,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因执于手中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用手佛前供奉者,称“净水碗”。有陶、瓷质之分。陶质高足杯以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最为著名。瓷质高足杯始见于隋、唐,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明显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后成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霍县窑、介休窑等处都大量生产。元代的高足杯,垂腹多较浅,足高...
定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北宋为大发展时期,因连年的战争使得窑事逐渐衰落,金代仍有烧造,于元代终止。北宋晚期,宋徽宗崇尚青色,定窑白瓷不符合其审美要求,遂弃定窑用汝窑,这也是定窑衰落下去的一个原因。 定窑既烧制民间用品,又烧造宫廷用瓷,基于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这一特殊需要,选用的都是优秀的匠师,而且选料、用料、加工等各工序都要求很高,这样就促进和提高了定窑瓷器的质量,使得定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