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仿元代青花莲塘清趣陶玉壶春瓶 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欧美等国外收藏机构大约有两百件左右,国内全是1969年以后出土的,计有120件,而广东可统计的元青花藏品不足10件,但现在到处都说有元青花卖,甚至出现直径超过1米的元青花大盘,让人难以相信。 近日,有读者来信表示希望专家为自己的“元代青花罐”进行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专家张卫星鉴定该器物后认为,是“新仿元代青花...
以肉眼观察而言,我国古代陶瓷中绝大多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气泡特征均不是很明显,有的甚至观察不到气泡,仅有少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才具有比较明显的气泡特征。以下对历代陶瓷的气泡情况予以简要说明:商周及秦汉原始瓷的釉层较薄,釉中基本上无气泡。六朝时期的青瓷,由于器表布满密集的开片,只在聚釉处能观察到不明显的气泡。唐代陶瓷如邢窑、长沙窑、邛窑等器物表面一般无明显气泡;唐五代时期的定窑白瓷一般只在底足和口沿等...
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因此,在古瓷鉴定中,必须牢牢掌握纹饰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时期纹饰的固有特点。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总结关于陶瓷纹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纹饰种类及纹饰的时代总体趋势 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
瓷器从唐代开始,都是以表面光滑无比的形式出现,很少上面有遮盖或者附带什么东西的。但当看到清代的包袱瓶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包袱瓶就像是在瓷器上“打”了一个大蝴蝶结,这样一来,器物反而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包袱瓶又叫做布袋瓶,算是清朝人的首创,始烧于康熙年间,它的器型一般是在瓶身上装饰一凸雕的包袱带或者是束带。“包袱”和“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又暗藏美好寓意,因此...
景德镇瓷器美名享誉海内外,它以“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深受历代帝王的喜爱。景德镇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明清官窑的所在地。景德镇瓷器的美不仅体现在瓷质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陶瓷纹饰上。 中国人都是追求人生、热爱生活的。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是纵欲主义者,也不是寡欲主义者,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健康的、吉祥的、顺心如意的、和谐的美好人生,我们可以从对陶瓷艺术的解析中看到这一点。景...
景德镇有瓷都之名,是因为在宋元以后,此地创造了中华瓷器业生产的辉煌;近代以来,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带动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景德镇由“镇”而变成了地厅级的市。不过,景德镇陶瓷市场乱象让“地摊”市场唱了主角,显见该市已倒退到了“镇级”的水平,此一情状,对“瓷都”名声的“杀伤”甚大,惜哉! 据说现今在世界市场,中国的瓷器无论是品种质量、精致度、多用途、产量等方面已不占优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瓷器...
瓷器收藏研究多了,就会发觉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器也有着千变万化,例如“铁线描”,就是青花瓷中的一独特小品种。“铁线描”是中国画中所称的“高古十八描”笔法之一,其特征为双勾线条相对较粗,而且不需要在双勾线内填彩。为官窑青花器中的独特品种,存世量稀少,值得收藏人士关注。 明代青花铁线描技法中的铁线描人物约在明代万历年开始,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笔者见过最好的一个明代青花铁线描瓷瓶,青花发色清新淡...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度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体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体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白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
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变幻莫测,其投资前景不容乐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投资艺术品的行列。瓷器无疑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视,瓷器收藏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但是瓷器收藏需要一定的鉴赏力。收藏瓷器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制作者的名气,而忽略了瓷器本身,就很难买到真正物有所值、做工精美的艺术品。 不一定大师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的,瓷器的工艺性和艺术性是...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
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了解,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
辽代制瓷业是辽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匠多系被掳掠的北方名窑工,故工艺上明显受唐三彩、定窑和磁州窑装饰风格的影响。但其造型纹饰又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种族、环境、时代等诸因素的制约,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瓷艺术风格。其中林东辽上京窑,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是辽代最为著名的瓷窑。 林东辽上京窑,窑址位于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东镇的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的皇城内,窑场规模不大,约始烧于辽道宗大康...
一件仿古陶瓷的制作,诸如青花发色、画工、图案、造型、落款、火石红等方面与旧瓷器颇为相像,几可乱真,除了烧造时按古瓷制作外,还要完成下列步骤: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