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iii-30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绥德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精髓。陕北秧歌分为大场子、小场子。大场子是在伞头的引领下,全体秧歌队员手舞伞扇、腰系红稠,在一开阔之地走扭出各种图形,以祭祀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小场子是群体表演结束后少数人的节目演出,主要是“踢场子”和小戏曲(道情、眉...
遗产编号 iii-31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潼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日期 潼关古战船孕育、诞生于古县城附近的高桥乡、秦东镇,辐射、兴盛、传承于高桥乡高桥、税村一带,其装扮表演以古代战船为原型,故得此名。西汉时初见雏形,明清时发展兴盛。 古战船表演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流星、铁鞭开路和静场,二是竹马先行,三是古...
遗产编号 iii-3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吴堡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日期 陕北“吴堡水船”始于明代,流传至今,它集秧歌、戏剧、小品、快板、顺口溜、唢呐吹奏乐、击乐为一体,是吴堡县境内春节文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并做为一个独立节目存在。整场节目的表演时限一般在2小时左右,表演时间...
遗产编号 iii-35 所属地区 陕西·安康·汉滨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康市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申报日期 汉滨区古称金州,建国后设置为安康县,1988年撤县设市,2000年改市为区,隶属省辖安康市。 汉滨区地处安康市中部,跨汉江两岸。东与旬阳县交界;南与平利、岚皋两县接壤;西与紫阳、汉阴交界;北与宁陕、镇安毗邻,全区总面积3643.5...
遗产编号 iii-36 所属地区 陕西·安康·旬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旬阳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旬阳县蜀河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故称“?u溪”,是北出关中,南抵湘鄂,西通川渝的古代官道要冲。据地方志记载,蜀河古镇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兴晋”县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废?u阳县入旬阳县”,置县长达680年。 蜀河古镇有“小汉口”美称...
遗产编号 iii-37 所属地区 陕西·咸阳·泾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泾阳县文体局 申报日期 枣坪竹马的表演程序可分解为: 1.“教场操练”(又称“亮相观灯”)―― 依次单个“出马”; “点将”即每个表演者向大元帅报出所扮角色名称; 紧接着绕场,过中灯后分为双队停列两边,然后由引马人在场中指挥双方对杀,以协调队列。 ...
遗产编号 iii-39 所属地区 陕西·咸阳·三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三原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东寨十八罗汉是清末商人周金城用佛教故事人物整编而成的民间舞蹈节目。150多年以来,经过周家世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十八罗汉艺术更加成熟完美,引人入胜。在铿锵悦耳的锣鼓声中,只见九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罗汉,各自肩负一个少年罗汉,自始至终在场上变换各种队形,戏耍...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南阳·南召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召县 申报日期 2007 “云彩灯舞”是灵丘县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传在灵丘县大涧村一带。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人们就走上街头,手持云彩灯翩翩起舞,以示欢庆,并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后来,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加工,“云彩灯舞”在音乐、表演形式、服饰,以及彩灯的制作、彩绘等方面不断有所创新,...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今年五十多岁的王连生搞收藏已有多年,如今,他的各种杂项藏品已经装满了一整间屋子,可算是收藏中的佼佼者。在王先生的众多收藏中,几对年代较远的牛角如意更显厚重、特别。 在古代,如意是人们喜欢的饰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
遗产编号 ⅱ―63 所属地区 宁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上个世纪,我国文史学家考证出宁夏哇呜、咪咪、口弦分别是汉唐以来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埙、羌笛、芦管、簧的流变和遗存。唐太宗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遗产编号 ⅱ―44 所属地区 福建·福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
遗产编号 ⅱ-47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夷陵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申报日期 2006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
遗产编号 ⅰ―3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陈仓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 申报日期 2007 陈仓姜马察回的历史渊源 陈仓姜马察回在民间也叫西府曲子,是长期以来流行于古西府地区一带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其历史上可上溯至汉唐时期,从目前保有的手抄本来看,系清光绪五年(1879年),从目前演奏的结构形式和曲目来考察,大多是由隋唐以后逐渐积累发...
遗产编号 ⅰ―4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陈仓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 申报日期 2007 地理环境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西端,东径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千阳、陇县、凤翔县接壤,西沿渭河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
遗产编号 ⅰ―6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 申报日期 2007 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