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诗人泰戈尔说“使人如夏花之绚烂”。台湾作家罗兰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道:“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春花是绿意,夏花是绿到极致的青。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说“生如夏花”就是说“生如青花”。正是因为夏花与青花一样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 ...
早期宣德龙纹青花瓷多无款 宣德青花瓷龙纹是由永乐青花瓷龙纹发展来的,两者有同有异。两者的龙体都为侧身,其龙趾、龙爪并没有显著不同。即使龙头,两者也有同有异。两者的渊源关系很明显。所以宣德虽仅存十年,但其青花瓷也有过渡型龙纹。在上述65个宣德青花瓷龙纹中,有8个龙纹的后顶毛发成束或成丛向后或向后然后向上飘伸。其张嘴吐舌者(多为天球瓶、扁壶等大器型者)的口型和闭嘴者(多为中小器型者)的口型,...
关于永宣青花瓷龙纹,人们多认为其表现为龙体壮硕,趾爪有力,头大,威猛;认为永乐龙纹有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象鼻,猪嘴;多认为宣德龙纹向上飘起,下颚突出,猪嘴。其实永宣青花瓷龙纹不仅多(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令烧造四十余万件龙凤纹青花瓷),而且多姿多彩,远不是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为了弄清永宣青花瓷龙纹的具体形貌,笔者从耿宝昌主编的《故宫(微博)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梁穗主编的《...
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
成熟的青花瓷应是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其中景德镇青花瓷较为有名。我国生产青花瓷器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世博会纪念品中,青花瓷作品也随处可见。青花瓷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本文简单介绍唐代与宋代两朝代的青花瓷特点,希望让读者大致了解。 唐代青花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
青花瓷中,产地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佳,说到青花瓷发展过程,明青花瓷的工艺已经日益娴熟,现代青花瓷作品有很多都仿照明青花瓷,笔者在世博会纪念礼品中也见过一例明青花瓷仿品。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
相信青花瓷对人们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你知道青花瓷的传说吗,作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以典雅素静的外表被人们冠以“人间瑰宝”的美喻。所以关于青花的传说历来也被人们乐此不疲的传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吧。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青花瓷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青花瓷又称白地 青花瓷器 ,英文名blue and whit...
青花瓷具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历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青花瓷的历史价值非常高,起源于唐代。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最为精致,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元代的青花瓷器发展已比较成熟,青花料在当时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早期使用的色料来自海外,称为“苏麻离青...
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釉下彩绘,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水墨画的韵味。德化窑的窑工熟练掌握了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所绘纹饰有云龙纹、缠枝纹、花卉纹等,题材...
植物纹饰主要有牡丹纹、菊花纹、莲花纹和灵芝纹。 牡丹纹是德化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被喻为富贵花。主要用于碗、盘的内心,表现的是正面开放的牡丹。花蕊简化为圆圈内加一圆点,众多花瓣围住花蕊,象征富贵吉祥。 菊花纹也是德化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主要为缠枝菊,多用在碗、盘内、外壁,采用青花绘画的菊花纹往往大花大叶。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古代文人赋予高雅...
经过了永乐朝的创新和发展,宣德成为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皇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这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宣德青花瓷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大件器物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为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
成化官窑青花瓷器质量明显提高,造型、胎釉及纹饰均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成化官窑产品造型中青花大件少见,多为碗、盘、碟、杯、罐等小件产品,给人以灵巧秀美之感。胎釉洁白细腻,胎体轻薄,半透明度很高,迎光透视,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其釉质独特,白润如凝脂,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故前人常用“如脂似玉”形容其釉色,足见其感人之处。成化时期的这种釉色,后人仿制也十分困难。 成化官窑青花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