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安阳老城南大街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考古人员在鼓楼遗址现场发掘出两座赑屃石碑底座等文物。 记者来到文峰区南大街南头,这里的路面已经围起蓝色的围挡,鼓楼广场中间部分也被封锁,据考古人员介绍,围栏中间就是民国时期安阳老城鼓楼遗址的大概位置,目前已经开始对这里进行考古勘探。在现场记者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拿着铁锨、铲子已挖掘清理出一块青砖路面。另外同时被挖掘清理出的还有两座“石龟”底座和两个普通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甘肃定西临洮的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10个探方均已挖掘到文化层。据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介绍,预计到11月这里将有最新考古发现。 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马家窑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片和完整无损的彩陶器。此后,著名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顾颉刚、裴文中、夏鼐等专程到马家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1949年,夏鼐正式提出“马家窑文化”的命名。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分发达,纹饰...
近日,研究人员表示一系列可追溯至4万年前的珍贵标记表明尼安德特人比之前人们所认知了解的更加复杂成熟。在经过对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中格尔罕(Gorham)洞穴的深入考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发现了全球首个尼安德特人洞穴蚀刻雕刻遗迹,并进一步得出了可靠结论。图为英国直布罗陀博物馆(GibraltarMuseum)员工在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格尔罕与万佳德(Vangiard)洞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人员展示在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宋金时期“飞龙”铜镜(9月8日摄)。近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河北黄骅市博物馆合作,开展海丰镇遗址出土文物资料整理修复工作。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恩学认为,“古代海丰镇以盐而兴盛,因瓷器贸易而繁荣。通过海丰镇遗址表现出的特点,结合海丰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海丰镇遗址应为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瓷器从这里远销东北亚、韩国、日本...
山西晋城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一处5×8米的开方地层中发现三处万年前的火塘、多粒禾类植物种籽和一些石器、石片。负责此次发掘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说,发现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两万年前人类的一个栖居地。关于发现的禾类植物种籽,需进一步做成分化验和碳14测定,才能确定种籽的所属时代,可能为探讨当时人类行为社会特征和对植物起源的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
长期以来,在对石制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之后,一份全新的研究为分析早期现代人类离开非洲之前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见解。据悉,研究人员现已对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区域中发现的石制工具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比较研究。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珍贵石制工具均历史悠久,可追溯至 130,000 至 75,000 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发现这些石制工具的制作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图为用...
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 出土器物青瓷簋,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 7月下旬,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 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朝向96°。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
在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可以看到,辽上京皇宫北侧与西侧有两处探方,西北角一处已经完成挖掘,清晰地露出内城北城墙一段,约近十米长; 紧邻另一处探方,露出北城墙夯土层中的夯窝。这表明此次发掘已经确认了辽上京宫城北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于7月15日开始对辽上京宫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今年计划发掘面积在1500平方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为进一步确定“米仓道”恩阳段水陆路的分布及走向等基本情况,6月19日至7月30日,恩阳区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米仓道”恩阳段的考古调查,并取得了较大收获。 工作人员对“米仓道”途经的恩阳镇、柳林镇、青木镇、花丛镇、尹家乡、石城乡等6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调查,采用GPS卫星定位仪,精确了“米仓道”恩阳段线路走向和接点,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新发现了4个石刻、4块木匾、3...
近日,科学家在加拿大西部发现了三枚展现霸王龙这种食肉动物进行围猎的珍贵足迹化石。这组霸王龙足迹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彼此之间距离最近的围攻狩猎遗迹,而且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明确证明这类恐龙是群居而非独居动物的有力证据。负责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加拿大和平地区古生物研究中心 (Peace Region Palaeontology Research Centre) 工作人员理查德·麦克雷 (Richard M...
8月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近日在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取得新成果,确认了辽上京宫城北墙的形制结构和轮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面积约1000至1500平方米,发掘目的主要是了解辽上京宫城的范围和形制布局,进一步推进对辽上京布局和发展沿革的认识。 在本次考古发掘中,辽上京宫城北墙的形制结构已经确认,城墙的夯土较好,主城墙的...
据研究人员称,5万年前是人类睾丸素水平的下降促进了艺术和工具的发展。睾丸素的下降改变了人类头骨的形状,而同一时期的文化也得到蓬勃发展。于是这两者便联系在了一起:睾丸素水平的下降使得人类的面孔更利于合作。根据化石记载,现代人类最早出现在大约20万年前左右,但直到5万年前,艺术创作和高级工具才变得广为流传。 作为主要作者,犹他州大学生物研究生罗伯特·西里在杜克大学本科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项研...
连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们,在发掘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吉尔赞喀勒墓地时,除了发现那个埋着3女1男的墓葬,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11只拜火教木制火坛,并感受到古代帕米尔高原人对自然的尊重。 世界最早11只拜火教木制火坛现身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队员在吉尔赞喀勒墓地发现了世界最早11只拜火教木制火坛。这些火坛在一座...
为进一步完善《腾蛟凤山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平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于近期再次对腾蛟凤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调查人员在腾蛟凤山遗址的东南面、西面、西南面等多处地表发现散落较多的陶片,并在凤山南面山尾发现石锛一件(约长80mm,宽40mm,厚14mm)和石箭头一件(约长50mm,宽12mm),据专家推测凤山遗址年代可能往前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通过此次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