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由画艺极其精湛的画师以上等青料绘制,虽历经近700年的历史,但仍色泽新鲜。CFP供图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明),国家博物馆馆藏。CFP供图 陈训勇 蚂蚁青花罐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曾响彻街巷,让青花变得更加家喻户晓。“...
南澳一号 出水,明代景德镇窑青花丹凤朝阳图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南澳一号 明代古沉船打捞出的一批陶瓷器。新华社发 景德镇制作陶瓷的古窑吸引异国游人驻足。新华社发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亮相广东博物馆,项目主持黄静谈青花鉴赏与收藏—— 青花瓷工艺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一代一代传下来放零食的瓷罐,是个啥宝贝?昨日,新洲区文物管理所为该区徐古镇一村民揭晓谜底:是清代晚期的青花瓷罐。 昨日,记者在徐古镇徐古村见到了这只罐子。罐身上绘有青色花瓶、花朵等图案,色泽鲜艳,图案清晰,顶端盖子盖上后,与整个罐身浑然一体。罐子的主人张太婆告诉记者,家里一直用这个青花罐放糖果等零食。公婆去世前告诉她,这个罐子是上辈婆婆传给自己的,嘱咐她好好保存。3年前,一名50多岁商贩到村里收...
200元淘来的青花瓷器,被拍卖公司鉴定为乾隆年间的“宝贝”,估价500万元,并且可以送到香港参加拍卖。这样的好事你信吗?无锡的杨东明(化名)偏偏就碰上了。杨先生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将藏品交给上海宝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公司送至香港华夏国际拍卖公司拍卖,同时收了杨先生5万元的策划费。一个月后,杨先生得到消息,他的藏品流拍了。 藏品还是自己的,5万元却没了,杨先生总觉得哪里...
一只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制的青花瓷花瓶16日在英国坦南特拍卖行拍出260万英镑,加上佣金,共计300万英镑(约合2973万人民币),比持宝人原先的预估价2万英镑足足多了100多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只价值连城的花瓶在卖家家中摆放了45年,却从来不为人识。 旧花瓶家中摆放45年无人识 据英国《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等17日报道,英国坦南特拍卖行的古董专家坦南特不久前在对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一位持...
日前,笔者从在上海社科院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文物专家学者对元代青花瓷发源地为安徽省黄山区龙门乡轮渡村的考察论证结果,已得到了中国多位文物专家的认可,也获得伊朗、蒙古、韩国等国文物专家的肯定。这一研究成果否定了外国专家所谓“中国不可能生产装饰手法老练、技艺精湛的青花瓷器”的结论。这对研究我国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一定依据,也为安徽省非遗产品增添了一项新内容。 这次...
元青花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品,由于真品较少一直未被陶瓷专家关注,但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证实了至正型元青花的存在,掀起了元青花瓷器的收藏热潮。尤其是近年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罐在英国拍卖创造上亿的天价,更引起收藏界的青睐。 元青花瓷出名在国外,但生产和储藏在国内。元代统治约90年,烧瓷九十载,所以元瓷的存量是不少的。这里强调收藏元青花是有可能的。当下在中国,发现...
图一:清康熙 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 高42.9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图二:清康熙 青花双犄牡丹纹盖罐 高4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虎溪相送盖罐 高2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清代后期的人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最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这跟康熙皇帝有...
如果您对青花瓷感兴趣,最近可到三坊七巷的福建民俗博物馆(二梅书屋)一饱眼福。即日起,该博物馆将展出明清珍贵青花瓷器78件,这些青花瓷器秀丽淡雅、细腻莹润,游客可从中管窥鼎盛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脉络。 展品中明代珍品有7件,清代珍品71件,涵盖官窑、民窑烧制品。有意思的是,本次展出以民窑产品居多,大部分展品为实用的生活器具。包括青花油灯、水仙盆、鸟食缸以及大汤勺、果品碟等,均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在这些...
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盖罐高23.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 高42.9厘米观复博物馆藏 整理: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 清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清代后期的人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最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编者按】 正在上海博物院展出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汇聚了全球收藏机构珍藏的90件元青花重器,展品总估价超过百亿元。其中,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以及7年前拍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大罐等稀世珍品悉数登场。南京市博物馆的...
54个文物点,64次考古发掘,4000多个考古遗迹,3万余件文物……作为近年来四川省最大、最重要的考古项目,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野外考古工作已于今年10月前结束。在昨日举行的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考古人员向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家博物馆和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考古专家,介绍了此次考古的成果。 因向家坝水电站从今年10月开始蓄水,淹没区野外考古项目须在10月之前完成。在全部54个文物点中,位...
54个文物点,64次考古发掘,4000多个考古遗迹,3万余件文物……作为近年来四川省最大、最重要的考古项目,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野外考古工作已于今年10月前结束。在昨日举行的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考古人员向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家博物馆和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考古专家,介绍了此次考古的成果。 因向家坝水电站从今年10月开始蓄水,淹没区野外考古项目须在10月之前完成。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