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位农民不经意间发现了西周又一青铜器窖藏。由于他们及时报告并精心保护,窖藏内27件(组)2000多年前的珍贵文物完好面世。而这些文物的出土将为研究西周早期社会提供新的史料。 11月8日17时许,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西村组村民刘东林和本组村民刘银科、刘锁乾、刘邦劳、刘广后、刘东后6人在村北边的旱塬上挖土修水渠时,一村民用铁锨取土时听到“当”的一声,仔细一看,发现了几件青铜器裸露出来。随后,越来越多的...
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现场了解和指导工作 专家辨识铭文 簋 斗 簋腹内铭文 近日,我省宝鸡市扶风县上宋乡和城关镇村民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发现西周时期墓葬及青铜器窖藏,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市、县文物及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救清理,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 10月15日下午,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村民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上取土,发现一西周中期墓葬,...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件青铜器,随后上交给文物部门。昨日,宝鸡市政府对护宝有功的魏炳祥、魏小宁和魏沙一家三口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万元。 10月16日下午,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青铜器残片,经过仔细寻找,竟先后找到12件青铜器。在和妻子魏小宁以及在武警陕西边防总队服役的儿子魏沙商议后,他们决定将文物上交国家。 随后,陈仓区博物馆...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其真伪,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铜器的修复人员...
青铜器——通常指收藏品中的重器,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青铜器是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常见的有礼器、兵器、食器(包括乐器)、以及工具(主要是容器)等。 最早的青铜器应从夏王朝开始。据载,夏禹王用九洲之铜造九鼎。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问鼎中原》便是佐证。夏被商灭亡,鼎迁于商。周克商,又将九鼎迁至洛邑(今天的河南)。 最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商代中后期更为盛行,制作亦更加精...
近日,记者从滕州市博物馆获悉,为加快该馆馆藏青铜器修复保护进度,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专家一行六人来滕进行现场修复工作,目前已完成20余件青铜器的修复。 据了解,22日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专家来到滕州博物馆,现场进行馆藏青铜器修复工作,将完成20余件青铜器的修复。目前修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据悉,自2012年以来,滕州市博物馆分三批运送青铜器到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进行修复,共修复文物...
10月24日,一名观众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参观《吉金图》大扇 10月24日,观众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参观《吉金图》大扇 该扇长约5米,高3米,由青铜器全形拓传承人贾文忠创作,上有一组青铜器拓片,所拓藏品来自国博和首博的国宝级青铜器。当日,第十七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
村民魏炳祥介绍发现青铜器文物的经过 出土的文物 日前,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文物,妥善保护文物并及时上报文物部门。经文物保护部门抢救清理,发现春秋早期贵族墓葬1座,出土文物30件(组),其中,青铜礼器12件、铜铃8件、玉玦1件、石手柄1件、石串饰6枚、残陶豆1件、陶珠1组356件。这批文物的发现对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特别是对找寻秦国在千渭之会的都邑陈...
在瓷器中仿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瓷器甚多。从古到今都有。据文献记载,古人要用一些瓷器做祭祀品,所以就大量仿制青铜祭祀礼器的造型,这种情形以明代最盛行。当时朱元璋当皇帝之后,下过一道命令,就是:今后祭祀的器皿都使用瓷器。据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代替原来的青铜礼器,减少费用。后来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下去,而且仿青铜造型的瓷器一般都采用特殊的釉色。 罐形鼎 炊器,因腹部作罐形而得名。多为夹砂或泥质陶...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青铜时代(Br...
世界上最早的铜器是在土耳其发现的,距今已有9000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铜器是在仰韶文化时期,距今已有6000余年。公元前2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青铜器是铜和锡的合金,有时还含有一定的铅。其残片质厚薄均匀,是用多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齐家文化遗存处出土有一些青铜器、黄铜器、红铜器、铜镜、炼铜坩埚的整体或残片,还有炼铜剩下的铜渣。这说明公元前2000年的齐家文化已进入青铜时期。夏代是一个基本掌握...
有句话说“乱世藏金、盛世收古”,收藏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后对美的追求。从很早就有人开始收藏和研究古器物。收藏在古代是知识和财富的象征。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几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在宋代,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还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金石学。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不过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杰出的文治武功,而是他极高的艺术造诣。确切地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一位失败的皇帝。他...
近几年来,铜制品因其年代久远,收藏途径较为广泛,逐渐受到了藏家的欢迎。逛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看到不少人在挑选铜器。“带锈的时间比较长,价值更高。”一新手购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铜壶后如是说。生锈的铜器就一定是有历史的、有收藏价值的吗? 要包浆,不要浮锈 铜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外表会生“锈”,但是这个“锈”和我们平常所理解认识的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铜器外表上形成的“包浆”,是在没有大自然...
夔 纹 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说文:“夔……一足”。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 纹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 螭 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国语·吴语》“为虬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虬小蛇大”。...
镶嵌伪铭。这种铭文作伪方法,是将铭文刻在铜片上,在器的内壁挖一相应凹框,把铭文铜片镶上。有一件西周中期龙纹方鼎,腹内侧的铭文,就是用这一方法做成的。 腐蚀法。在近代,青铜器鉴定水平有所提高,后刻铭文为了避免露出刀痕,也有的用腐蚀的方法来造。方法是在青铜表面涂上一层蜡,留出文字部分,将文字用化学物质如三氯化铁、硝酸之类腐蚀后,再去掉蜡,铭文部分就会出现凹陷的字口。如西周晚期窃曲纹鼎,腹内侧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