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夏季文物消防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关帝庙古建筑群安全工作。7月18日,许昌市灞陵桥文物管理处组织开展了夏季文物消防安全大检查。 检查组对关帝庙古建筑群用电线路是否老化,所配备的消防器材性能是否良好,消防管网运行是否正常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景区内商户用电线路、用电设备、消防器材的配备等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对在检查发现的关帝庙前广场违规使用易燃彩钢板搭建小卖部,河心岛陶艺乐园未按规...
7月22日下午,许昌魏都区文化广播影视局召开了业余文物保护员文物消防安全培训会。魏都区文物管理所全体人员、全区21名业余文物保护员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传达学习了省、市文物消防安全会议精神,对前期文物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南省消防条例》、《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试行)》、《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内容;部署安排了全区文物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组织了消防器材...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自发掘以来,已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2007年出土了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大量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因古人类头骨化石处在现代人起源关键时段的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该头骨也被命名为“许昌人”。2014年4月,在9号探方又发现一颗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其他个体的头骨碎片,较完整的头骨称之为“许昌人2号头骨”。就地层而言,遗址以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两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日前,又首次发现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肢骨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上有啃咬痕迹。 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出的这两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且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这次发掘还出土一件顶骨化石断块,其性状和去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许昌市文物局将在春节期间举办5项大型文化活动。 一是举办迎新春撞钟祈福活动。2月19日,在春秋楼举办迎新春撞钟祈福活动,拟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代表、市民代表等敲响新年钟声108响,表达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美好期望。同时将举办盘鼓等民间艺术表演,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是举办情景剧演出。春节期间,春秋楼文物管理...
2月5日上午,许昌市魏都区组织业余文物保护员培训会。各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和全区业余文物保护员参加了培训会。 会议主要通报表彰了2014年魏都区先进文物保护员,与全体文物保护员签订了《2015年度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回顾了2014年度全区文物保护工作。区文广局副局长张海英同志对文物保护员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大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
许州府衙文物管理处揭牌现场1月14日上午,许昌市许州府衙文物管理处正式揭牌成立。许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物局)、魏都区文化和广播影视局、许昌恒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曹操相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同志参加揭牌仪式。 许州府衙位于许昌市老城区,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州署建筑遗存。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三堂为郡治之退补堂,是知州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该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
吴新智院士(前排中间)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前排左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贾连敏院长,右为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研究员 吴新智院士观察许昌人头骨化石,右为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研究员 2014年11月5至7日,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先生在河南考察了灵井许昌人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1965年发现,经过近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古人类石制工具和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两颗“许...
许昌市共发现碑刻(含墓志)文物300余通,这些碑刻大部分为古寺庙、宗祠所遗存,一部分为墓志铭、墓碑等。这些碑刻记载着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有些碑刻还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价值,是我市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许昌市碑刻文物保存形式主要有4种,一种是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一种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的附属文物,一种是作为可移动文物由博物馆、文管...
仰韶文化 资料图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考古勘探队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位于许昌市区,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且仰韶文化以...
法国学者克利斯朵夫(左)和李占扬教授在灵井许昌人遗址 2014年8月29日至9月1日,法国萨瓦大学(Université de Savoie)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 Griggo)教授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实地考察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克里斯朵夫现工作于法国萨瓦大学、法国科研中心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埋藏学。他此访主要目的,是近距离观察研究...
8月21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的这处文化遗址位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 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7000年~5000年前的仰...
8月6日,大河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遗址处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经初步勘探,具体位置在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规划的西大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靠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省文物局组织多位专家前往勘探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并就进一步做好新发现遗址的调查、保护、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处于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
为贯彻落实省普查办《关于做好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和鉴定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促进许昌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自6月18日至6月25日许昌市普查办组织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组,对许昌市博物馆、许昌市文物工作队、春秋楼文物管理处、灞陵桥文物管理处等四家文博单位所藏的可移动文物进行鉴定定级工作。通过前期的清库整理,市直文博单位有1500余件(套)文物需要鉴定定级,专家们从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