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高4.5厘米,口径9.2厘米,全长16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高9.7厘米,口径26.2厘米,底径15.6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直径25.3厘米 厚10.2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2.2厘米 宽0.9厘米
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让更多珍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将极具洛阳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呈现在观众面前,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从近年来广泛收集海内外大量的洛阳画像空心砖资料和现有的馆藏中精心挑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两家联合推出了《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拓片展》,于5月17日开展,该展览对观众免费开放。 画像空心砖是西汉时期洛阳地区主要的建墓材料,自...
荆州发现西汉早期墓葬 保存完好
荆州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今天上午(16日),在楚都大道与荆沙大道连接线的一处考古工地上,荆州博物馆开始对西汉古墓擂鼓台墓地29号墓进行考古发掘。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棺椁进行清理,该墓葬为土坑竖穴墓,椁室长5.6米,宽2.8米,方向为东西向,初步判断下葬时间为西汉,是西汉早期的墓葬。 从现场考古情况来看,这座墓葬保存完好,上周在附近已...
在未央宫众多“殿”式建筑中,前殿、宣室、温室、承明四殿最早落成,而且频繁出现于史书记载中,直至西汉末年。这表明,它们始终承担着皇宫的基本功能。武帝以后,大兴土木,又增修了许多建筑,但未央宫的基本格局未变,前殿、宣室、承明、温室四殿仍然是核心建筑。 西汉长安的未央宫是个庞大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以皇帝生活起居、办公理政和举行朝会的场所为中心,宫墙层层环绕,门禁道道森严。照料皇帝生活、负责宿卫...
近期,我市文物考古管理所考古人员在周口经济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考古人员在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发现保存较好文物20余件,其中,出土8件西汉青釉瓷,较为罕见。 考古现场发现青釉瓷器 “我们这里发现一座古墓,你们过来看看吧……”日前,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到古墓发现地点查看,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在现场看到,古墓的一...
“见日之光”是西汉铜镜,直径7.4厘米,净重50克。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铜镜乍看上去与一般铜镜并无区别,但若以一束阳光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会奇迹般地显现出镜背面的图案、铭文,好像光线透过铜镜,把背面图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称透光镜。又因为在铜镜背面花纹的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该镜被命名为“见日之光”透光镜。 古人一直将这种具有幻术般效应的“...
汉 西汉 照明用具 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 高53厘米 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等。这件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雁颈修长,回首衔一鱼。雁体肥硕,其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灯盘带柄,位于雁背。灯罩为...
汉 西汉 明器 1965年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长陵陪葬墓出土 步兵俑高48——50厘米,骑兵俑高54——68厘米 该陪葬墓共出土彩绘兵马陶俑2500余件,包括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580多件和战车模型。它模拟当时军阵的真实情况,反映出当时军队正由车骑并用向以步兵为主力的转化。 这些彩绘陶兵马俑的服饰、铠甲、马的毛色及鞯、辔等均施彩绘,其描绘之细致,数量之多,配套之全...
我国白陶生产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经商代早、中期发展到商后期,烧制的白陶工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印纹硬陶的大量烧制和使用,又出现了原始瓷,白陶不再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显著地减少。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约7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奴隶主贵族墓葬中都出土了白陶器。据有关考古发掘证实,白陶出土物很少,与灰陶相比约...
古人常常佩带玉饰品来表明身份、等级,故目前考古发掘到的玉器中,佩玉占了很大数量。 龙作为玉器雕琢的图案,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皆有孔,可穿挂。鸟纹用于玉器出现很早,从商代晚期始,凤鸟纹的图案才逐渐增多,龙和凤鸟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至迟不晚于战国。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 2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晚期的玉镂空龙凤纹佩,在两条连体龙的腹下,透雕了一对首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