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荀超、陈荷,原题: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锦衣五重仍轻薄透凉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 现代人过夏天,在室内,风扇空调是基本标配;出门在外,能有多凉快就穿多凉快,短袖短裤配凉鞋的小妹儿一抓一大把。但是,在没有电的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度过盛夏的呢?尤其是看古装剧,电视里各朝代的古人们基本上都穿...
闲来不逛街,改逛博物馆,“看展去”是时下的一股热潮。 “我得坦率地说,我是走在这个潮流前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学者扬之水回忆,20年前当她“问学”时,很多时候老师的授课就是在博物馆里进行的。“孙机在台湾出过一本书叫《孙机谈文物》,封面是对着佛像讲演,实际就是给我讲课。”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之水辞去《读书》的编辑职务,随孙机先生问学“名物”、专注研究。正是那段“...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为近代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人大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在旧封建年代,章士钊曾出任过段祺瑞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为著名清末《苏报》主笔,此报在当时声誉很高,颇具社会影响力。后积极创办《民吁日报》,大胆揭露清廷腐败,曾多次刊登章太...
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6日在山西临汾召开。山西考古所王乐摄 1月6日,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山西临汾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中国内地多家考古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近年发掘的陶寺北墓地是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山西最重要的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寺北墓地考古队领队王京燕在当日发表题为《一部静默的...
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6日在山西临汾召开。山西考古所王乐摄 中新网临汾1月6日电 (记者 胡健)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6日在山西临汾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中国内地多家考古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近年发掘的陶寺北墓地是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山西最重要的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寺北墓地考古队领队王...
“科举制之废除,只在朝夕之间便可完成,要想恢复,则至少需要百年。”这是王文元先生的感慨。 “五四”以降,科举被认为是落后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但事实是,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涌现出无数俊杰,不仅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等伟大诗人与政治家,还有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才皆从科举中来。 科举制度到后期确实出现了选题过窄...
图为馆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风。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中新社郑州11月2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在殷墟成功申遗后,作为殷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甲骨文此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说明全世界都高度认可。”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尚红军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两份崇高的荣誉,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更是一份重大的责任。 据教育部官网24日消息,中国申...
记者从正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召开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拓——西域都护府研讨会”获悉,考古学者正抓紧探寻两千年前汉代西域都护府城址遗迹。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共同交流探讨西域都护府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现,希望推动学界对西域都护府相关遗迹的考古研究。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西域的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郑吉被任命为首任...
第七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25日在山西太原举办,中国黄淮七省的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在此回顾过去一年的考古成果。其中,雄安新区的考古工作尤引关注。 黄淮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黄淮七省(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均为文物大省,也是古代文化遗存埋藏丰富、考古科研实力雄厚的省份。 除黄淮七省文物部门、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
10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要从历史入手,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思想、文化、学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促进沿线各国间的民心相通。敦煌...
《国际商务时报》官网10月4日发文表示,波兰出土的中石器时代的鹿角杖可能来自拉普兰(Laplan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放牧驯鹿的萨米人原住地),说明这一时期中欧平原居民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民可能有接触。 这根鹿角杖在2013年出土于波兰中部的一个村庄,长度约30厘米,直径为2—3厘米,鹿角上有人工雕刻的纹样。波兰哥白尼大学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格里格尔·奥西波维奇(Grzegorz Osipow...
10月17日上午,“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暨考古出土标本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陶瓷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世界瓷都”景德镇,共同商讨景德镇瓷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此次活动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文物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分论坛“敦煌画派——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在敦煌举行,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位学者、艺术家相聚敦煌,共话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学者、艺术家从石窟美术临摹和研究、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史地、敦煌文献、敦煌文化各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挖掘,深入揭示了敦煌石窟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
中国网新闻9月21日讯(记者 戚易斌)日前,“第十六届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人士在论坛上表示,中日韩三国学者正在着手第三次编撰共同历史教材,目前编纂工作进程过半,进展顺利。 历史问题是东亚国家实现战后全面和解的重要障碍之一,长期以来,日本右翼歪曲历史、淡化侵略的行径,让化解这一障碍的努力更显曲折。在这样的背景下,编纂三国共同历史教科书,有助于三国民众建立共同史观,扫清彼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