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纵51厘米横172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阿望丹进原为西藏静觉寺国师,康熙四十年(1701)进京朝觐,受到康熙帝的褒奖,于四月二十日颁给敕印。敕谕中云:“兹尔阿望丹进,精明戒律,性地开朗,虽僻在远方,慕化来朝,用因旧职,给以敕印,仍予静觉寺国师之号,率尔比丘,虔修梵典,益演三乘,庶无负朕褒奖之意。” 敕谕左为满文,中为藏文、右为汉文,四周云龙纹边框,...
清 纵74厘米横505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平西王吴三桂为首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朔,三桂在“军声不利”的情况下,在衡州仓促称帝,伪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八月病卒,部下遂拥立其孙吴世璠在云南袭位,改元“洪化”,继续与清军对抗。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清军三路包围昆明,“进逼城下”,“贼众计穷势...
清 纵25厘米横805.5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乾隆六十年(1795)七月二十五日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吏部尚书刘墉等九卿官员,在天安门外吏部以“公同掣签”的方式急选赵擢彤等八人为郧西等县知县。按“掣签选官”之法是明朝后期孙丕扬任吏部尚书时所创,将所选的机关地区及官员姓名,预写于竹签之上,杂置筒中,当堂随手掣取,以示铨选之公正。清代仍沿用此制,但“九卿人众往往互...
明 纵28厘米 横119厘米 明朝末年,明廷常年用兵辽东,又穷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所以急需领兵人才。故此,于崇祯九年(1636)九月颁布谕旨,要求各地官员寻访能够带兵打仗,“堪充将选者”,汇总报兵部核验后,具奏委任。本件档案即崇祯十年(1637)六月,钦差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据上述圣旨推荐武职人员,咨送兵部的公文。所附山西布政司造报举荐将才名册一本原缺。 ...
明 纵37厘米 横119厘米 两件档案同一内容,都是兵部为解决入楚滇兵粮饷问题给户部的公文,一为崇祯十年(1637)五月初五,一为五月初八。当时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燎原之火,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民军也风起云涌。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命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军。又调滇兵入楚,以加强军力。...
明 纵60厘米 横104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这是万历四十年(1612)朝鲜国王向明朝礼部提出请求革罢中江关市的咨文。“中江”位于今辽宁省距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2公里的地方,为明代中朝两国人员往来必经的关口。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大举入侵朝鲜。应朝鲜方面要求,明朝派军队入朝,共同抗倭。第二年八月,日军被压缩在釜山一线,战事暂时平息。这年十二月,朝...
明 纵41厘米 横61.2厘米 明代设潼关卫,因直隶于京师,故曰“直隶潼关卫”。蒲州,治所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西蒲州),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分地区,明代设蒲州守御千户,隶属于潼关卫。明制:在京师和全国各地皆设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称卫,一千一百二十人称千户所,一百二十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二(每总旗...
明 长卷,纵34.9厘米 横957厘米。 周顺昌(1590-1626),字景文,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年(1612)以附学生员资格举应天府乡试,中举人。此为其参加乡试第二、三场的墨卷,今缺初场,第三场后部亦残缺,其他各处亦有伤残。已装裱成卷。每场试卷之首书本人姓名、年貌、籍贯、三代及所习本经。第二场试卷,有草稿8页、正文20页。第三场试卷,有草稿8.5页、正文24页...
清 正文:纵32.5厘米横204厘米封套:纵34.5厘米横15厘米 清盛京崇谟阁原藏,1956年金梁先生价让本馆。 后金天聪十年(1636)二月二日皇太极派户部从政英额尔岱率八和硕贝勒、十七固山大臣和蒙古四十九贝勒使者各带书信出使朝鲜,为“金汗称帝”事,促请朝鲜国王“共为劝进”。而朝鲜以向为明朝藩属,国王李倧坚持尊奉明朝,拒绝劝进,并以“金国执政大臣及金国外藩蒙古无致书邻国君上之...
明 通高34.2厘米 横27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明实录稿本为红格纸本,每页共24行,每行24格,共计87页,前后附素页各一。原为包背装。原封面黄纸楷书题签:“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又方黄签一,楷书三行:“卷八十一之九十、永乐十年正月至十一年十二月(1412-1413)。” 每卷开始首题:“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嗣改增谥号“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
明 纵34厘米 横27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馆藏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稿本为红格纸本,每页24行,每行24格,共计96页,原残缺数页。原系包背装。原淡黄纸面封,左边题:“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近右边书“嘉靖二十九年(1550)”。 本卷三百五十六至三百六十八,每月一卷,每卷首尾均题“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惟卷三百六十八(十二月)有残缺,癸未(二十四日)只...
明 纵43厘米 横115厘米 明武宗朱厚照任命番僧短竹斑丹承袭僧官的圣旨。陕西岷州卫(今甘肃省岷县)在甘肃省东南部,明代设州建卫所,辖于陕西布政使。 大崇教寺,明代岷州县的中心寺院。据清代纂修的《岷州志》记载“大崇教寺,在城东北四十里。宣德元年(1426)敕建,钦赐珠伞、棕轿、金印等物犹存”,有下院(也称为主寺的子孙庙)34座,崇隆寺为其一。据藏文典籍《安多政教史》,大崇教寺藏语...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连接公众,实现文化惠民,5月18日,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正式开启“上林讲坛”,首期邀请到谢纯龙先生为大家讲述唐代的越窑青瓷。 谢纯龙,原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慈溪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浙江省“文物工作三十年”荣誉称号获得者。自1981年起,长期从事上林湖越窑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公众,先后参与慈溪市域内各青瓷窑址的调查...
17日晚,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丝路盛世”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暨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新展览开展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自2008年开展至今,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700万人次,有7000余名志愿者为观众务服40万小时,有4000多名讲解员为观众讲解50万批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6000场次,在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应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