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希腊文化部19日说,迄今研究表明,希腊北部距今2000多年的阿姆菲波利斯古墓至少葬有5人,而其中一名60岁以上妇女不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之母。 这座古墓约建于公元前4世纪,位于雅典东北约570公里处,高33米、直径200米,其规模是迄今希腊发现的所有古墓中最大的。它于2012年被发现,2014年8月,考古学家首次进入墓地内部,陆续在古墓内发现了两座大型女性雕像,两座狮身人面像,一块精美的马赛...
2014年,中国考古学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中国第一部大型考古学辞典《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大辞典是迄今内容最丰富的中国考古学辞典。作为该词典的总主编,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完成了这样一件工作量巨大的项目后的轻松,也有为中国考古学界做了一件应该做之事的欣慰,还有因该辞典在编撰过程中存在的疏漏而感到些许遗憾。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近年来,社会大众和各路媒体对考古的关注,使以往较为“冷门”的考古工作变为热门的社会话题。在这背后,凸显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让考古脱去神秘的外衣,由“小众”走向“大众”,将专业、准确的考古知识传播给公众?目前,这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在4月1日于成都举行的“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公共考古论坛”上,这一问题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该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
今年76岁的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亦出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 他于上月底参加“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时,接受了《东方早报(博客,微博)·艺术评论》的采访,在谈到公共考古相关话题时,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发掘活动与公众互动的情...
一、为什么要提倡中国考古学的大众化 考古学是一门以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考古学,曾有种种误解:或认为考古就是研究古董,将考古学家视同于把玩古董的人;或认为考古就是挖坟掘墓的,没有什么学问可言;或认为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与现代无关。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考古很神秘,可望而不可及。之所以出现这些误解,主要是对考古学缺乏起码的了解。而造成...
英国考古学家保罗·巴恩认为,“考古学是可以研究人类过去99%部分的唯一科学……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去往何处,那我们就需要去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 如今,考古学这个长期孤僻的学科正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3日至26日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考古学者也在探讨如何更加主动地走出象牙塔、走近民众,适应时代的需求。因为,当一个学科不再只是蜗居在学术的象牙塔内,而是产生了...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前沿访谈》栏目对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进行了题为《分子考古学:打开古生物遗存密码的钥匙》的专访。 分子考古学是体质人类学、动植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以解决古代人类及动植物遗存遗传学结构等问题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上世纪末开始,逐渐应用于中国考古学界,并且在古人类个体遗传关系问题(个体识别问题)、群...
1926年秋,万国考古学会会长、瑞典皇太子阿道尔夫·古斯塔夫(这位皇太子因痴迷考古,将近半个世纪不当国王,只做王储)来华访问。10月22日下午,中外学者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举行报告会欢迎万国考古学会会长。会议由清华研究院梁启超教授主持,首先是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致欢迎辞,瑞典皇太子致答谢辞,接下来是梁启超用英语做主旨报告。他的开场白很谦虚:“我不是考古学的专门学者,实在不配讲这个题目,但是因为...
1月4日,埃及相关工作人员称捷克考古学家顺利出土了此前并不知其名的古埃及法老王后之墓。经初步推断,该古墓为4,500年前统治古埃及的奈弗力弗拉法老(PharaohNeferefre)之妻所有,历史悠久。据悉,这座古墓位于开罗西南部阿布希尔(AbuSir)一处古王国时期墓地中。此处埋葬着几座祭奠古埃及第五王朝(FifthDynasty)法老的珍贵金字塔,包括奈弗力弗拉法老金字塔。 埃及古迹...
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4年度创新工程10项重大人文基础研究成果。我国第一部考古学辞典——《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一并发布,从此我国考古工作者、史学研究者有了基础的工具书,也为广大考古爱好者推开了了解考古学的一扇窗。 今日发布的《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139位专家历时7年撰写而成,总计170万余字,插图500余幅,分为《概论编》、《史前考古编》、《夏商周考古编...
夏鼐故居的门口 从楼上往下看故居的院落,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非常明显 夏鼐夫妇居室的一角 夏鼐留学时用过的学习用品,包括计算尺、卡规、文具盒、手表等 位于市区仓桥街102号的夏鼐故居是2012年6月9日开放的。 夏鼐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的引路人和掌舵者。夏鼐1910年出生于温州,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到英国伦敦大学...
我希望从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考古学 宋晨希:日本讲坛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的历史》在中国大陆还未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而您作为这套书第一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的作者,您能谈一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决定撰写这样一本通俗的历史书籍? 宫本一夫:当时日本的出版社有四五个编辑决定要写一套关于中国历史的书,里面要包含史前考古方面的东西,于是他们决定邀请我参加这...
11月29日,河南博物院将请来考古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开讲《贾湖遗址—一段8000年前被遗忘的秘密》,感兴趣者可在29日之前到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免费领票。 贾湖遗址位于漯河舞阳北舞渡镇西南1公里的贾湖村,核心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遗址年代距今7800到90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拥有8个世界之最。贾湖文化被学界认定为“中华民...
近日,在希腊北部进行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精心修建的坟墓,他们相信墓主是某个与亚历山大大帝关系密切的人。《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虽然亚历山大被认为葬在埃及,但这位国王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墓穴埋葬的可能是从他的母亲到爱人Hephaestion等与其息息相关的人中的一个
【作者简介】张宏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自然环境是人类及其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当我们宏观地审视史前文化的发展过程时,离开了对相关人类文化生存环境的考察,就很难得出准确的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发生、发展、演化的最重要区域之一,向有中华文明的摇篮之称。环境考古学研究表明,距今1万年前后以来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曾经有过多次气候暖湿和干凉变化,可概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