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远古时代,以齐鲁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就确立了堂室、栏厩、宅院为结构的家庭居住模式,孟子称作“五亩之宅”。数千年来,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成份。 山东地区庭院经济的开发始于齐鲁立国,姜尚、管子、晏子、墨子、孟子的富国思想中都有发展庭院经济的主张,反映着鲜明的庭院创收的富民意识。 管子认为,“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六畜育...
一、正统的山东人 山东人是一群很招人喜爱的国民,到过山东的,与山东人打过交道的,无不啧啧称赞。 山东人何以如此招人喜爱? 是山东大汉那伟岸的体貌? 不错,这确曾引起国人的青睐。 小说家写山东人,总免不了要描绘山东大汉的阳刚之美,他们笔下的秦琼、程咬金、武松……,个个虎背熊腰,端的一副豪迈神威。考古学家也曾对山东人的体质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吴金鼎,一位...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涌现出了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众多著名的兵家。宋代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的必读经典,其中《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四部兵书的作者,都出自齐鲁大地。这充分说明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同时也是齐鲁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所独具的魅力和风采。齐鲁兵家的基本...
孔子故里曲阜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庆典——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官方祭祀孔子大典。曲阜市市长江成在大典上宣读了祭文,300多名身穿汉代文士服装的学生按照古礼祭拜孔子。之后,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班率孔氏后裔在大成殿前举行了家祭,海内外孟子、颜子、曾子后裔,来自美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祭孔参礼团以及曲阜市民等近万人,先后在大成殿前祭拜孔子,盛况空前。尽管整个仪式的组织尚有待改进之处,但是通过仪式本身传递...
龙砂古村,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榕江北河、车田河、枫江环绕的小平原之上,宋代已有吕姓居民在此开垦种植。元天顺元年( 1328),南宋丞相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与其子江恬息从潮州开元街来此落居,江恬息被奉为龙砂村始祖。这里,古代原有一条溪流经过,山洪冲积,日积月累,沉沙淤浅,溪流改道,成为沃野。后人来此垦植,发现沙陇,认为聚沙成龙脉,是吉祥富贵的地方,故名“龙砂”。 江恬息及其子孙后辈,在今龙砂古庙...
山西商人曾是最善理财并最富有的人。如今,昔日的富商消失了,他们的豪宅却留了下来。这些大宅除了建筑精美、华丽舒适之外,突出特点就是高墙深院,讲究防御性,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城堡,诉说着当年晋商发达昌盛的历史。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 祁县...
中华文明大厦建立于史前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肥沃土壤之上。史前文化代表性的器物即西部的彩陶和东部的玉器,由于其长达数千年的发展,由工具功能性玉器上升为事神文化性玉器,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对彩陶、玉器的真正功能及其涵义的了解尚属极其浅薄的层面,仅从考古学角度要求,对其诠释每每是难得要领,不能令人心悦诚服。 如若想了解彩陶及玉器的社会功能,必须做多层次的还原工作,追溯到远古人们...
玉石在中国有超过8000年的使用历史,玉文化也是统一和连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软玉等玉石在中国被制成首饰等佩戴观赏,并被赋予精神内涵,形成了一套文化传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玉在悠久的使用历史中,具有多重含义和文化象征,其中和谐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沟通天地,促人与自然和谐 在远古时期,玉是人与上天沟通的“灵螟”。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还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借助玉石表达内...
纵观中国玉文化八千年的历史长河,可分为三段,即上游的神玉时期,中游的王玉时期和下游的民玉时期。 神玉时期是指在史前文化期的四千多年这段历史。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弱,对自然界各种现象无法解释并充满恐惧,认为宇宙万物皆有神灵存在。而集宗教、神权于一身的部落酋长们,又极需借助一种实物载体来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从而展示自己的威严,实现统治。于是就找到了凝聚...
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 了解红山文化的墓葬的特点,对正确甄别红山玉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知的红山文化墓葬特点是:埋葬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山梁或山顶上,相对地势较高,积石为冢,石板为棺,埋藏较浅,平均在地表下150cm左右,正处在北方冻土层之中。 ...
清代玉器是在前代制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继承了数千年的制玉传统和经验,又在当时广泛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在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产生了宏伟精致的清代玉器文化。特别至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文化艺术昌盛,玉器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材质之美、做工之精、器型之巧、产量之高、用途之广,前所未有。后世讨论的清代玉器多指的是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朝的玉器艺术。...
“毕业上前线的同学,将用枪炮在前线与敌人肉搏血战,我在这里就用笔和口来与敌人斗争,前线后方,用一切武器和力量,要把日寇驱逐出中国去。”这是我党文化战线的“大书呆子”何干之在陕北公学一次欢送毕业生赴前线的大会上代表教员所发表的讲话,他斩钉截铁,目光坚定,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笔为枪”的人生追求。 革命之路:左翼文化知识分子的炼成 何干之,原名谭毓均,是天生的读书种子。读小学时他曾...
在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坐落着一家小巧却富含文化气息的博物馆——93号院博物馆。一直以来,博物馆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主旨,致力于推动中国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上,93号院博物馆不拘泥于传统的展览、展示方法,更注重贴近与体验。 据93号院博物馆馆长介绍,博物馆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授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凝结着几千年历史中令人惊叹的人民智慧与技艺。北京93号院博物馆多年专注于非遗和民间艺术传播和体验,在2016年,立足于“非遗+艺术+国学”,推出“之文教育”品牌,致力于以非遗为起点,以操作实践为途径,培养出具有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比起20年前,如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工作岗位已被替...
苏辙画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士大夫的襟怀,也是他们的器识与宏愿。苏辙的士人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这种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苏辙所处的时代,正是士族阶层消亡殆尽,庶族阶层积极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赵宋王朝的崇文政策,为出身庶族家庭的苏辙带来了机遇。其时,朝廷内有“三冗”问题,外有西夏、辽的威胁,苏辙与许多士大夫一样,心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经世致用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