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塔社区十组居民,近日在拆迁一片房屋地基时,发现了19座春秋时期古墓。目前,省考古队专家已进驻,正组织抢救性发掘。 记者看到,最大的古墓8.5米宽、9米长,紧连着有3米宽的墓道。与之相距10多米远的一座古墓占地近50平方米,另外17座古墓相邻四散分布,几乎都在居民原房屋地基下面或附近。 专家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发现的是春秋时期古墓群,比擂古墩出土编钟的战国晚期古墓要早数百...
近日,在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塔社区十组居民一片房屋拆迁地基上,文物专家发现了19座春秋时期古墓。目前,省考古队专家已进驻,正组织抢救性发掘。 考古发掘现场已封围起来,考古人员正加紧发掘。记者看到,最大的古墓8.5米宽、9米长,紧连着有3米宽的墓道。与之相距10多米远的一座古墓占地近50平方米,另外17座古墓相邻四散分布,几乎都在居民原房屋地基下面或附近。 专家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发现的是春...
作者:水金辰 俞宝强 11日下午6点,蚌埠淮上区双墩村家家夜灯已亮,饭菜已香,3名考古保护小组成员,还在巡逻。在现场,24小时巡查的他们,有了诸多感慨—— “6年时间内,考古发掘还在继续,并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确不易……”。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春秋大墓出土“最古创伤药” 先来带读者...
昨日,备受关注的沂水春秋古墓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主棺室的第一件陪葬品浮出水面,一件双勾线雕工的精美玉璧呈现在世人面前。尽管目前墓主人的身份、性别等一系列疑团依旧难以解开,但这块被专家判断为祭天之用的“通天玉璧”已经验证了专家对墓主人身份至少是君侯级人物的推测。 现场直击 玉璧2600年后重见天日 刚出土就被包起来“缓口气” 昨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玉璧被发掘出来后,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玉...
核心提示:经过19个月的紧张发掘,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日前发掘到底,该墓葬为春秋时代贵族墓葬。使用了我国罕见的圆形埋葬布局。 2008年6月14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为罕见的圆形墓坑。 2008年6月14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为罕见的圆形墓坑。 2008年6月14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中的殉人骨架。 2008年6月14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中...
11日下午6点,蚌埠淮上区双墩村家家夜灯已亮,饭菜已香,3名考古保护小组成员,还在巡逻。在现场,24小时巡查的他们,有了诸多感慨—— “6年时间内,考古发掘还在继续,并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确不易……”。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 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首次披露发掘情况 神秘钟离古国和最古老创伤药露尖角 11日下午6点,蚌埠淮上区双墩村家家夜灯已亮,饭菜已香,3名考古保护小组成员,还在巡逻。在现场,24小时巡查的他们,有了诸多感慨——“6年时间内,考古发掘还在继续,并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确不易……”。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记者从年初发现春秋古墓的沂水天上王城景区获悉,在670米崮顶古墓中出土的58箱重要的随葬文物,9日晚间已经由文物工作者运抵沂水县博物馆。经过近半年的严密保护之后,考古现场10日起首次向普通游客开放。 据省考古所副所长孙波介绍,出土文物搬到县博物馆之后,省考古所将牵头,邀请国内有经验的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士,“诊疗”这些珍贵的2500 年前遗物。预计整个修复过程将达3-5年...
记者从年初发现春秋古墓的沂水天上王城景区获悉,在670米崮顶古墓中出土的58箱重要的随葬文物,9日晚间已经由文物工作者运抵沂水县博物馆。经过近半年的严密保护之后,考古现场10日起首次向普通游客开放。 据省考古所副所长孙波介绍,出土文物搬到县博物馆之后,省考古所将牵头,邀请国内有经验的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士,“诊疗”这些珍贵的2500年前遗物。预计整个修复过程将达3-5年时...
从古墓出土的陶鼎和陶豆。 古墓残存的部分零碎陶片。 河源和平县文物普查队对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 出土多件陶鼎与陶豆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民吴某日前在自家山岭甲子岗(地名)开山垦荒时,意外挖出一处古墓。当地文物普查队随后在大坝镇水背村进行抢救性挖掘,先后从古墓内出土完整文物4件及部分零碎陶片。 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初步认定此处古墓为春秋时期墓葬,距今约有2500年至2700年的历史...
河源和平县文物普查队对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 出土多件陶鼎与陶豆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民吴某日前在自家山岭甲子岗(地名)开山垦荒时,意外挖出一处古墓。当地文物普查队随后在大坝镇水背村进行抢救性挖掘,先后从古墓内出土完整文物4件及部分零碎陶片。 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初步认定此处古墓为春秋时期墓葬,距今约有2500年至2700年的历史了。 据和平县博物馆馆长陈子昂介绍,发现古墓葬的地方...
从古墓出土的陶鼎和陶豆。 古墓残存的部分零碎陶片。 河源和平县文物普查队对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 出土多件陶鼎与陶豆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民吴某日前在自家山岭甲子岗(地名)开山垦荒时,意外挖出一处古墓。当地文物普查队随后在大坝镇水背村进行抢救性挖掘,先后从古墓内出土完整文物4件及部分零碎陶片。 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初步认定此处古墓为春秋时期墓葬,距今约有2500年至2700年的历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