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广州考古队近日在北亭村山文头发现的东汉砖室墓。 此次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陶男俑。 此次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陶轮。信息时报记者 周平浪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林梦建 实习生 欧阳艺娇)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小谷围岛的西北部北亭村山文头挖掘出一个东汉砖室,出土文物约60余件。另外,在山文头的西...
2012年8月29日,渠县文广局与渠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渠县青神乡平碾村七社石人场发现一东汉石人像,该石人像作为东汉陵墓前石翁仲内容之一,是渠县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汉代石人像,它丰富了渠县汉代石雕的内容,是渠县继渠县汉阙后最重要的汉代考古发现之一。此外,该石人像作为汉代陵墓前石人像,目前在四川境内为首次发现,在全国来说也极为少见。2012年8月28日,渠县览阙路群众工作组在组长、县文广局局长高强的带...
近日,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工作人员在项城市某工地发掘了11座战国、汉代、唐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一座战国夫妻异穴合葬墓很具特色。 该古墓开口层位均在战国文化层下,墓葬型制均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均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通过清理发掘,女性墓葬出土随葬品铜镜一面,灰陶罐三个,随葬品简单。男性墓葬出土随葬品有铁矛一个,青铜簋一个,铜带勾一个,铁剑一把,青铜饰件两个,随葬陶器众多。由于被深埋地下2000多...
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等仪器都曾安放在灵台上。 (资料图片) 昨日,记者从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获悉,市文物局提交的《关于报批汉魏洛阳故城东汉灵台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和《关于报批丝绸之路申遗遗产点汉魏洛阳故城太学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立项的请示》已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复。这预示着,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遗址保护展示详细性规划项目正式立项,灵台、太学等东汉礼制区内的一系列著名遗址点将启动...
西湖镇境内的砖室墓群在扬州并不多见,很多市民都期待揭开墓主人的神秘面纱。尽管这3座砖室墓早在古代就多次被盗掘得很严重,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还是陆续清理出了一些随葬品,例如已被风化的铜钱、有些裂纹的铜镜以及夹杂在泥土中很不起眼的漆器的漆皮。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珍珠之类的珠宝,更有人猜测:墓主人是不是东汉的“白富美”? 悬疑一:甬道咋没发现镇墓兽? ...
中新社南昌8月7日电(范文娟) 记者7日从江西德兴市博物馆获悉,该市泗洲镇杨家湾自然村日前发现一东汉时期古墓,距今已有1900余年。 江西省德兴市博物馆馆长叶淦林7日向记者介绍,上月底,该市泗洲镇杨家湾村村民在当地路旁的小山坡上,砍伐林木开山修路时挖开了这座古墓。 “经过随后的现场调查,此墓系早年被盗之墓”,同去现场的德兴市博物馆副馆长吴雨林说,该墓坐北朝南,墓道深约3米、宽约1米、高约1...
记者7日从江西德兴市博物馆获悉,该市泗洲镇杨家湾自然村日前发现一东汉时期古墓,距今已有1900余年。 江西省德兴市博物馆馆长叶淦林7日向记者介绍,上月底,该市泗洲镇杨家湾村村民在当地路旁的小山坡上,砍伐林木开山修路时挖开了这座古墓。 “经过随后的现场调查,此墓系早年被盗之墓”,同去现场的德兴市博物馆副馆长吴雨林说,该墓坐北朝南,墓道深约3米、宽约1米、高约1.2米,墓顶...
阆中古城南郊,白塔山麓。在建筑工地挖掘机的巨铲下,一座东汉崖墓“猝不及防”重见天日。文管人员现场连夜奋战,终于在8月3日凌晨2时许完成考古发掘。“我们在汉墓里发现了不少文物,特别是一支柳叶铁剑十分难得。”四川省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郑勇德言及于此,喜上眉梢。 8月2日下午5时,阆中市文管局接到位于阆中古城南郊白塔山麓的某工地负责人报告:在修筑山体护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古墓。文管人员和公安民...
8月2日晚,在阆中市一建筑工地,文物保护部门发现两座古墓,据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该墓葬属于东汉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多件文物,内容丰富,极具考古价值。据了解,当日晚8时许,阆中市一个工地的工人在用挖掘机施工时,碰到了墓室通道的石块,从而发现了这座古墓。随后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与警方一起封锁了现场。晚上10时,工作人员对1号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介绍,这2座汉墓南北长5.35米,东西宽...
古墓遗址 8月2日晚,在阆中市一建筑工地,文物保护部门发现两座古墓,据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该墓葬属于东汉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多件文物,内容丰富,极具考古价值。 据了解,当日晚8时许,阆中市一个工地的工人在用挖掘机施工时,碰到了墓室通道的石块,从而发现了这座古墓。随后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与警方一起封锁了现场。晚上10时,工作人员对1号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介绍,这2座汉墓南北...
最重大发现当属东汉水渠遗迹,证明该路段在东汉时期为水域 考古研究发现,现在高楼林立的仓边路,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仍然是一片水域。 昨日下午,有关部门在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的西侧,挖掘出东汉至今的遗迹。最重大发现当属东汉水渠遗迹,证明该路段在东汉时期为水域。此外,还发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六百余平方米的高规格建筑,为该时期城外建筑之最,原址上出土的器物均较高规格。这片遗址还挖掘出古井4...
7月29日,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的遗迹。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该市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处发现的古代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一批陶器和建筑遗迹重见天日,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此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区域东汉时已有人类居住生活;而明代以后,这里已成为广州城区范围,更是人类聚居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