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般认为,龙泉窑烧造工艺史上不存在支钉支烧法,然而笔者在收藏龙泉窑瓷器以来却收集到一些带支钉痕的龙泉窑青瓷残片及相关的支烧工具,这些残片和窑具都是宋代龙泉窑的产物。宋龙泉总能带给人惊喜和意外,支钉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现将这些带支钉痕的残片标本作一简单介绍: 图1、残瓷原器可能为一四足炉,灰黑色胎,施青灰色厚釉,釉层有开片,四足呈如意形,底部有六个支钉痕,支钉痕迹向外凸出,比...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
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系统,早在公元二、三世纪,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形成早期越窑青瓷体系。除越窑外,烧制青瓷的还有婺州窑、瓯窑及德清窑。据朱伯谦《龙泉窑青瓷》所述,龙泉及周围地区陆续发现的一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婺州窑、瓯窑及德清窑的产品有些差别,具有自己的特色,可能属于龙泉窑早期产品,由此推测龙泉窑可能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现有考古发现表明,龙泉及周围地区有几处...
龙泉窑源于三国两晋,宋朝鼎盛,结束于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龙泉窑烧制的瓷器不仅是皇宫的贡品,而且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 龙泉窑在漫长的一千六百多年的制瓷历史中,可以分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几个阶段。魏晋至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这期间瓷窑发展快,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中...
孔雀绿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颜色釉,宛如孔雀羽毛般雅丽青翠而得名,又称法翠。唐宋元时期,许多窑都烧造孔雀绿釉产品。与明清孔雀绿釉器的区别是,唐宋元的为陶胎,明清的为瓷胎。唐代孔雀绿釉罐标本,色如孔雀羽毛般雅丽,又似绿松石般青翠,有西亚风格。扬州博物馆收藏有唐代孔雀绿釉波斯风格双耳罐。我收藏的这片唐代孔雀绿釉罐标本(图1),为唐代波斯人对华贸易带入,镇江、扬州等口岸偶有发现,作为标本不可多得。...
我国瓷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的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备受欢迎。汝窑瓷器釉色光润,古朴典雅,因产于汝州而得名,位于五大名瓷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瓷器产于汝州,由于汝州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丰富的陶土资源,为汝窑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
宋代定窑瓷器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那么宋代定窑瓷器品种有哪些呢? 宋代定窑瓷器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
按辽代陶瓷胎质的性质、质量做一个概括性的分类,可把辽代陶瓷胎质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温胎质,包括辽白细瓷胎、粗胎和缸胎三种;第二类是半瓷陶胎,包括白砂胎、粉砂胎和香灰胎三种;第三类是低温陶胎,包括红陶胎、黑陶胎、灰陶胎、白陶胎和粉陶胎五种。 辽代的高温胎质耐高温,瓷化度较高,坚固性能较好是其共同特点。但辽白细瓷胎和粗瓷胎缸胎在质量上相差甚远,所制瓷器的质量差别很大。辽白瓷器胎有多种彩釉器物,...
中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从古至今诞生了无数的绝世佳品。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曾这样评价龙泉青瓷:“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足见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其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釉,把美荟萃于如玉的釉质和优雅的造型,代表了中国青瓷烧制技艺的最高水平。
辽代瓷器造型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中原形式的陶瓷器皿,大都按照中原固有的样式烧造;契丹形式的瓷器,都是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制容器而烧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 这件辽代绿釉刻花单柄壶(见图),高14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7.5厘米,壶小口,口内收,丰肩,下腹部渐内收。壶身肩部一侧有多棱形短流,与之相对应处为双条形绳系。在壶流与系之间腹部一侧有竹节形横柄,柄端有一凸...
元人刘祁《归潜志》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这是元代文人对定窑白瓷的绝佳评论。定窑的发现是在1934年,时任北平大学的叶麟趾教授在河北曲阳县的剪子村(今涧磁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窑址,于是在他所着的《中外陶瓷汇编》中首次作了公布。 定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始烧于唐,发展于宋,延续至金、元时期。金代定瓷是北宋定瓷的继续,在烧造方法上仍采用宋代的覆烧工艺。 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
首先要看窑变画景观景致是否鲜明。好的钧瓷能够表现一种完美的主体精神,体现华夏民族文化的底蕴,反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如"寒鸦归林""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太极图解""峡谷飞瀑""秋风落叶""夕阳残照""波涛万里山河图""桃园三结义"等等。它们以生动的形象,意象,物象,在自然窑变状态下得以物化,思维奇异。奇妙的是这些钧瓷景致因人,因时,因境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次要看纹路是否奇特。纹路分迸片...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重要的窑口除了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以外,还包括河南的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等。这其中,磁县的磁州窑烧造时间最长,瓷器品种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是其他诸窑口的集大成者,其产品也令其他一批瓷窑相继模仿。现下,通常说的磁州窑器主要指的就是河北磁县的出品。在这个窑系之内,烧造的瓷器以黑瓷、白瓷、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几个瓷品...
磁州窑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待瓷器出窑后,竟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个别匠师的无意而为竟变成了全体匠师的蓄意之作。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花褐彩、青花、五彩,为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