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德敦寺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处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的石经墙。这里的石刻、佛像充分展示了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和藏族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令人叹为观止。这面石经墙高3米,宽2.5米,长200余米,由10多万块大小不一、刻有佛教经文的自然石片排列而成。 据介绍,和日石经墙建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朝光绪年间,德敦寺第三世德尔敦.久美俄合丹增活佛从...
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海晏县民间艺人王凤英、湟中县民间艺人李联霞远在贝宁的学生纷纷打来电话,向他们的中国老师表示新年的祝福……今年10月23日至11月25日,受文化部的委派,省文化新闻出版厅选派她俩远赴贝宁当“教授”,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和贝宁政治首都波多诺夫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剪纸和掐丝唐卡的培训,不仅将青海省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带出省门,走出国门,而...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在抢救、搜集和整理当地民间文化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瑰宝——青海藏族酒曲,在海南州群众艺术馆的积极争取下,已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该项目正在努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记者通过海南州群众艺术馆了解到,近年来,海南州群众艺术馆为了抢救保护青海藏族酒曲先后投资5万元,进行了初步的普查、搜集、整理和推介...
摘要: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
前不久,玉树州文物普查队在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东宝社扎西拉泽沟发现大规模佛教内容的石刻文物。 石刻位处东经97°04′07.5″,北纬33°09′18.10″,分布在4处石灰岩上,内容有千手观音、千佛、六道轮回图、度母、宗喀巴、药师佛、金刚萨埵、莲花生等众多佛像,还有大面积的嘛呢石刻和藏文题记,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为...
最近,在青海省贵南县昂索村“磨沟”西南,与尕马台墓群(现已被上涨了的库区水淹没而消失)相连处,发现呈长方形遗址,南北长23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46000平方米,地表大部分被移动沙丘覆盖,凹凸不平,在沙丘间裸露的地表上散布着大量的泥质红陶残片、石磨盘、夹砂红陶残片和布纹灰瓦残片,可辨认的器形有罐、钵、鬲、瓮等。这是11月6日,青海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贵南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在文物普查过程中,...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 历时两年多时间的调查测量,青海省境内明长城的长度最终确定为363千米。境内明长城主线分布在湟中、大通、互助、乐都四县;辅线则分布在互助、民和、化隆、贵德四县。 11月11日,记者从该省测绘局了解到,2006年启动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涉及9个省、市、自治区,青海省未包括在首期公布的名单之中。项目启动后,有关专家证实青海省也有明长城据此,经青海省文物局申请于2007年...
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2007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历时两年多时间的调查测量,我省境内明长城的长度最终确定为363千米。我省境内明长城主线分布在湟中、大通、互助、乐都四县;辅线则分布在互助、民和、化隆、贵德四县。 11月11日,记者从省测绘局了解到,2006年启动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涉及9个省、市、自治区,我省未包括在首期公布的名单之中。项目启动后,有关专家证实青海省也...
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2007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2007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历时两年多时间的调查测量,我省境内明长城的长度最终确定为363千米。我省境内明长城主线分布在湟中、大通、互助、乐都四县;辅线则分布在互助、民和、化隆、贵德四县。 11月11日,记者从省测绘局了解到,2006年启动的长城资源调...
珍贵国宝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系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珍宝。 舞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它以有节奏、有组织而又优美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古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为欢庆胜利、丰收而歌舞,为崇拜自然和先祖以歌舞相祭而祈福,同时也会...
本月初,我国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非遗,我省热贡艺术榜上有名,这让青海人感到无比欣慰。同时,我们也看到,像热贡艺术这样神奇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省还有很多。 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社会文化处办公室的桌子上、资料架上,塞满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各种资料。工作人员王渤告诉我们,一个文化项目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工作要做。“基层文化单位和部门提出申请,相关材料交上来,初审、整理和上...
10月10日,在欢庆青海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我省首家民族博物馆——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一座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和浓郁高原民族特色的全新类型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西北高校中惟一的区域性民族类博物馆。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创建于1985年,2009年受财政部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教育研究基地项目资助,投资100万元进行了扩建,现有面积56...
清韵斋字画店的里间里,放着许多彩陶,仅地上摆放的这些就有四十余件。刘畅摄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古老的西北小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聚居,留下大量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尤其以造型多样、构图精美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著称,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有些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然而,随着对马家窑文化遗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本报堵截的人形彩陶属珍稀文物 本报西宁9月10日电 (记者 王俊秀)9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发现有人贩卖一件双面人形彩陶,及时向警方报案,将彩陶进行依法追缴。 目前,这件彩陶暂存于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正在申请专家进行鉴定。 记者将这一彩陶从不同角度拍了照片,请多名专家进行认定。专家经初步认定,均表示很有可能是真品,且是稀有的文物。 青海省文物局张姓工作人员说,从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