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理剑川的剑湖畔,正是金庸作品《天龙八部》里段誉失足掉入的人间仙境,“葬身于湖畔花下,倒也风雅”。如今,这里再次引起世人关注,刚刚完成的剑湖边“海门口遗址”第3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留下太多未解之谜,而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云南先民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够制作彩陶、种植水稻、使用青铜。 剑川海门口遗址D区。雨水抽出后显露出的“干栏...
福建彩陶之王 每一块砖上都有“道光七年贡院正造”字样 上个月,我省考古队员在龙厦铁路工地发现了南靖石土地公山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个商周时期的彩陶罐。这是全省首次发现完整的彩陶罐。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07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去年12月,考古队员对龙厦铁路沿线的地下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他们在南靖县境内发现一处商周墓葬群,距今3500年左右...
静宁县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在展示从窑址周围找到的彩陶碎片 日前,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彩陶窑址,在这个遗址文化断层遗留处发现有白灰面居址和彩陶残片。据专家初步推断,该窑址占地面积约300亩,为新石器时代中期。 静宁县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在介绍彩陶窑址
经考古专家认定其规模之大、保留之完整为目前全国之最 日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蔡克勤、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考古管理处副处长闫亚林一行到静宁县进行考古研究,认定该县威戎镇杨家塬窑址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窑址。 杨家塬地势高阔,属原始黄土峡谷地貌土塬,由上至下呈慢坡型。 2006年7月,本报记者应当地学者高世祥、王知三之约赴杨家塬进行了采访。杨...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6月29日电(记者丁铭)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红山文化彩陶的去向,最有可能是后续的小河沿文化。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红山文化彩陶似乎是突然出现的,而后又去向不明。对此,考古学家进行了苦苦的寻找,在后续的小河沿文化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小河沿文化是继红山文化之后辽西地区的又一个新石器文化...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文物旅游局获悉,浚县日前出土一罕见汉代“飞天马首”彩陶。“飞天马首”是我国战国至汉代时期一种罕见的陪葬物品,其含义是期望死者的灵魂在飞天马的引领下能够飞天成仙。 据介绍,日前,在浚县卫贤乡一处建设工地上,文物部门发现一个古墓群,经文物专家勘察,共有11座汉墓,墓室均呈长方形,由青砖砌成,南北向分布。其中最大的一处古墓坑深有1米多,...
甘肃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在临洮县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大型彩陶罐。经考证,该彩陶罐距今约5000余年,属于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 甘肃省考古工作者介绍说,具有双口的马家窑文化鸟型罐在甘肃省是首次发现。据介绍,该彩陶呈罐状,高约32厘米,直径约40厘米,为泥制磨光硬彩黑红陶。罐顶有一大一小口,大口略向外移,直径约8厘米;小口几乎居中,直径约3厘米。经考证,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出土的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