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晚期 又称钟或执钟,流行于商晚期。 形体似铃而大,口部呈凹弧形,器体横截面为阔叶状,两侧角尖锐,底部设中空短柄,可置木段以便手执。
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纹铜铙,1959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通高70厘米、重67.25公斤。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商代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器柄向下,而发声的铙体则向上,演奏时敲击口部,敲击起来声音低沉而洪亮。经金相分析,含铜量为百分之九十八点二二,铅锡含量甚微,说明这两件铙均系红铜铸成,取其性能柔韧,重击而不易断裂,以适用于打击乐器。 象纹铜铙虽然看似厚实笨重...
商 残长29厘米,柄长11厘米。1976年石楼县曹家垣村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乐器。舞动时发出声响,极富北方草原民族特色。
12月18日,福建建瓯市旅游局局长、方志委主任赖少波,民俗专家吴雪灏应小桥镇政府邀请,在小桥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小桥镇党委、政府领导,镇各委办干部,各村主干和文化协管员近百人作建瓯市小桥镇历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 民俗专家吴雪灏,以独特的视角,从小桥镇历史上隶属的 “南才里” 和“将相里”名称由来,结合小桥镇历代名人故事、出土珍贵文物等视角,将小桥...
举世闻名的青铜礼乐器编钟,知道的人很多。但编钟的“祖先”是青铜大铙,则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1959年,在湖南宁乡县老粮仓杏村湾师古寨山顶,当地一青年农民砍柴时,无意中在沙土里刨出一件黑色东西——一件青铜大铙,他好奇地继续挖了下去,在这件古宝的下面,又发现了两排横放着的铜铙。他挖出的第一件器物便是虎纹兽面青铜大铙,后面四件中有两件虎纹大铜铙以及两件象纹大铜铙,沉睡地下有...
象纹铜铙,1959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通高70厘米、铣(xiǎn) 间宽46.2厘米,重67.25公斤。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商代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器柄向下,而发声的铙体则向上,演奏时敲击口部,敲击起来声音宏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