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本次寻访行旅行程图 今天,由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组织的“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行旅”活动正式启动。数十名高校学子、文化志愿者代表以及我市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考访团,将赴我国建筑遗产最为集中的山西省进行为期六天的研学考察。 唐宋时期的建筑在漫长的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辽承唐风而古朴素雅;北宋建筑丰姿卓约,造型华美,色彩宏丽;金续宋韵而放浪形...
近日,首届藏地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举办,本次论坛涉及实地考察、专题报告讲座、圆桌讨论等内容。 江孜,平均海拔4050米以上,藏语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三大城市。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等部门的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畅谈西藏古建筑保护与活化。 论坛上,学者们作了《白居寺塔保护研究》、《中...
无人机在勘测清东陵中的惠陵 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古建筑如何以数字化形式保存?能否让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搭上科技快车?2016年12月由文化部批准成立的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正在探索答案。他们利用最新测绘技术,特别是将新兴的无人机等航拍设备运用到建筑遗产测量工作中,为我国文保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专注长城防御体系研究 国家测绘局2009年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
7月19日上午,由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金华市外侨办、金华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2017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寺平工作营”开营,金华市副市长邵国强、上海阮仪三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副主席玛丽•布鲁瑟、金华市外办主任章宏、金华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以及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等出席开营仪式。 邵国强对中法志愿者们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
专家学者齐聚江孜古城,探讨藏地建筑保护与活化。活动方供图 近日,首届藏地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举办,本次论坛涉及实地考察、专题报告讲座、圆桌讨论等内容。 江孜,平均海拔4050米以上,藏语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三大城市。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等部门的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畅谈西...
近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以下简称“建博会”)在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建博会将于今年8月在上海举办。 据建博会组委会秘书长李忠钰介绍,第二届建博会将包括9000平方米的展会面积和论坛区域,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在展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技术的同时,打造“工业遗产”“...
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承办的“致敬中国三线建设的‘符号’816暨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于12月17日至18日在重庆市涪陵区举办,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以及来自全国文博界、建筑界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81...
云岫楼——蒋介石官邸(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供图) 10月18日,记者从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了解到,黄山抗战旧址群已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此次评选重庆共有7处遗址入选,黄山抗战旧址群也是南岸区唯一上榜的景点。 据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能够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黄山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黄山抗战旧址群独特的建筑特征。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评选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9月29日在北京公布,哈尔滨市圣·索菲亚教堂与人民大会堂、上海国际饭店、武汉长江大桥等共计98个项目入选。 据悉,首批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权威推荐、严谨把关,在公证处的监督下,历经严密的初评和终评流程评选出来的。专家们表示,首批列入名录的建筑遗产,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鲜活见证,高度体现了中国社会...
今年年初笔者到上海近郊的一处古镇参观,看到一个崭新的“明代”石牌坊。其崭新明晰的轮廓无疑告诉我这是新建的,但正中“明万历……立”的大号铭文却告诉我这是个“明代”作品。身上看不到丝毫能表明它是个现代作品的铭文,只有在牌坊一侧很不明显的角落里才有一块小小的石碑,以模糊难辨的文字说明它是近年来新建的。它到底是不是个应该诟病的赝品? 很多建筑遗产从业者也许不认为这是个赝品,因为它是1970年拆毁...
原题: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 深入推进建筑遗产保护——在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童明康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值此“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对博览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界的同事们,对热爱和支持...
8月28日至30日,2015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作论坛主旨报告。这是我国举办的首个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 “建筑遗产”属于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其中建筑遗产40余万处。在4296处...
近期,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举办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进修班的通知》,将于6月1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进修班。这次培训是为了满足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使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单位具有一定建筑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骨干,进一步掌握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熟悉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特点、编制理论与方法,提高承担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专业能力。进修班以集中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清华...
建筑遗产如今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一般而言,建筑遗产特指与人类建筑活动有关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群和建筑物等,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见证,在世界遗产保护体系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世界遗产的内涵,它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
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演变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如果在当代发生断裂,将对不起后代子孙。20世纪建筑遗产也是文化记忆的摇篮,现代人类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20世纪建筑遗产”,顾名思义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对于我国来说,20世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在20世纪的一百年时间里,我国完成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