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青花的宏观,是指我们眼睛看到的整体和各项结构。比如器形、看构图布局、看绘画的流畅娴熟度、看酥润漂亮的秞面、看器内挂秞、看瓷胎接法、看修胎工艺、看印坯留下的人工按压痕迹、看底胎的出土(还有传世和出水)老皮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元青花的微观,是指局部细节和微观痕迹方面。并不只是拿着放大镜看气泡的大小和疏密度。首先在宏观都确认的情况下,利用微观放大镜看秞面的自然氧化痕迹,看自然土沁与水沁。有铁锈斑的也可以...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器物。世界早先认识中国也是从“丝绸”和“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青、白、黑、蓝、彩等诸色而闻名与世,青瓷是中国的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到唐代成为主流名瓷称霸世界。青花瓷在唐代虽然诞生,并和越窑、邢窑、长沙窑等一道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埃及等国家。但它没有形成主流,一度被历史埋没。五代和宋代名窑辈出,尤其宋代六大窑系纷...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全世界的一个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之一。 元青花收藏获青睐 元朝自忽必烈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
元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予人雄浑大气的美感。 这件元青花飞龙纹扁壶,其肩部各塑有两条螭图案,颈部绘有两朵西番莲,螭龙背部弓起,脊梁上有青花圆点装饰。瓶身前后的图案,上面三分之一位置以如意云肩纹构勒一个区域,内有折枝花卉,下面是三爪蛟龙翻腾于海水之中,龙的姿态和眼神都相当生动,威猛灵动,元气十足。瓶的侧面绘有缠枝花卉图案。 整具器物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浑厚茂朴,和谐完...
在号称“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度假,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以及巴厘岛的发呆,但是作为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来说,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参访当地的博物馆是必修的课程。凭借着手机上的指南针、导航仪,从下榻的大太平洋宾馆步行至位于雅加达市中心的印尼国家博物馆,足足花了二十分钟时间,从32℃阳光蒸腾下进入凉风习习的博物馆大厅,顿感惬意凉爽扑面而来。 印尼国家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以当地艺术品、佛像...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 青花瓷成熟于元代。由于采用进口钴料,成本昂贵,所以元青花传世量极少。而青花瓷所独有的白地蓝花或者蓝地白花,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效果非常相似...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原北京智化寺旧藏)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一个世界性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景德镇是...
明清时期为何不见元青花 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国绝迹,不仅在明清600年间近30个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连保存历代传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传承有绪的旧藏中,也不见有元青花。明清时期缘何国内少见元青花?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历史? 笔者认为,是中国在明朝时曾有过的封杀,亦即政治清洗,导致元青花从中华大地上销声匿迹。换句话说,在中国历史上,元代青花瓷器...
2010年9月17日,山东菏泽降下一场大雨后,施工人员在山东省菏泽市国贸中心建筑工地抽取地槽里的积水时,有人发现在工地西北角处被大雨冲露出一块木头。工人深挖时,发现木块较大,后报告文保部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菏泽市文物处随即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将该船的沉没年代确定为元代。沉船内及周围共出土文物11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玛瑙、石器、...
收藏家:谷敏家族(美籍华裔) 收藏渠道:拍卖会 年代:元代 尺寸:高43 cm 此梅瓶通高43cm,小口、丰肩,器形规整,胎质坚实,釉面白中闪青,青花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凹凸不平。青花纹饰绘画潇洒自如,笔线有力,多层次结构,紧凑调和,与金彩飞凤纹饰交相辉映,富丽堂皇,具有一种壮美之感。 足底呈内凹圈足,宽厚较浅,有不规整之感,...
元青花瓷器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此罐高27CM直径33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 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承前启后,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盏托 元代青花瓷器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