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并入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37年 地址:左权县城西1公里处的西河头村 旧址建于20世纪30年代,分为两个部分——主院及马棚,主院为三进院落的四合院,除三进院主房为砖制拱券窑洞外,其他房屋均为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1937年至1940年间,一二九师司令部设在此宅院内,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张浩政委、倪志亮参谋长及1938年接替张浩的邓小平政委...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第四批国保) 时代:1937年 地址:左权县东南45公里麻田镇麻田村 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整整四年时间,八路军前方总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驻扎于此。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由极端困难转向全面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彻底胜利的大本营之一。 旧址由总部大院、邓小平旧居、左权旧居三部分组成。总部大院坐北朝南,一进四合院落。正面为砖木结构...
日升昌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平遥县城内西大街38号 票号旧址坐南朝北,前临西大街,后达东郭家巷,左右各与兴义隆钱庄、蔚泰厚票号旧址毗邻。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其前身为“西裕成”颜料行,清道光三年(1823年),经理雷履泰、东家李大全将“西裕成”颜料行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取名“日升昌”,总号设在“西裕成”颜料庄的斜对面,即今“日升昌票号旧址”。日升昌票号旧址...
5月29日上午,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标识石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落成揭幕。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外交部亚洲司、陕西省外事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界群众出席揭幕仪式,韩国国家报勋处处长朴胜椿、韩国驻西安总领事全哉垣应邀出席。 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张宝文代表中方致辞。张宝文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韩人民并肩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他说,设立标识石的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维护历史正义的基础上开辟未...
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一批国保) 时代:1938年 地址:武乡县的砖壁村和王家峪村 王家峪村距武乡县城45公里,在砖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条狭谷中,旧址设在村北三座相连的民居中。砖壁村在王家峪村之东。两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旧址在村东玉皇庙内及周围的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的一组建筑群中。 1937年8月,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总司令部先后驻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并入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38年——1939年 地址:潞城市店上镇北村 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8日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辗转56个村庄后,朱德总司令由长治市郊区移驻北村。是八路军总司令部东征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而后转移武乡县砖壁村。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129...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39——1943年 地址: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 “黄崖洞”是一个山区的名称,泛指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地区。当时兵工厂建在水窑山谷中,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 黄崖洞兵工厂是在1939年将...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民国 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岩山下的五周川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学堂”,此后校址校名几经变迁。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正式创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为“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1972年改为“大同师范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建筑坐北朝南,校门由八根方形砖柱组合而成,形成正门和侧门。进入校门后是一字形办公楼,为...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第二批国保) 时代:1938年 地址:五台县松岩口村 抗日战争初期,松岩口是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1938年6月17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金岗库。被司令员聂荣臻聘为军区顾问。于6月18日来到军区卫生部驻地耿镇河北村,6月19日来到松岩口后方医院,创办了后方医院“模范病室”。 为改善战场伤员救治工作和培养医务干部,白求恩亲自设计并参加施工,...
残碑上的“处州”二字。 昨天,经过雨水冲刷,一块残碑出现在天庆观旧址的挖掘现场。经过仔细辨认,文保人员惊讶地发现,碑文或记载着处州和天庆观的历史。 天庆观旧址位于市区卢镗街附近。它是丽水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前身是唐代开元观,晋代老君庙。宋代改天庆观,大书法家米芾曾题写书额,今博物馆尚存天庆观铜钟。 昨天,在天庆观旧址发现那块残碑的是义务文保员武巧莲。 昨天下午3点多,武大姐在天庆观旧址发现现...
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在汤家汇胡氏祠召开会议,决定将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合编为新的红25军,为这支长征劲旅奠定坚实基础。此处原为胡氏新祠,清宣统元年建,坐东朝西,青砖小瓦结构,三进十三间,建国后为豹迹岩小学校址。现存房屋13间,墙上留有红军壁画和标语,《红25军战史》,《红28军战史》也浓墨重彩分别描述当地发生的重大转折事件。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赤城县在汤家汇建立“六区一乡列宁小学”,红32师师长,付师长,参谋长等亲自任兼职教师,为红军培养大量骨干。该校址原为当地周姓地主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有青砖小瓦房76间;1932年秋红军主力转移,学校遭国民党军队焚烧,仅存门楼及边房6间。建国后进行旧址重修,继续办学,列宁小学校名延用至今。现恢复房屋34间,列宁小学校史已录入《中国教育大辞典》,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1929年5月9日立夏节起义队伍会师班竹园朱氏祠,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部也设于此。朱氏祠建于清雍正年间,坐北朝南,原为朱氏宗祠,有三进大殿加两边厢房,共二十九间,青砖小瓦结构。建国后收为公房,先后为乡政府,人民公社,区委驻地。现存三进正房九间,厢房十八间,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来安县半塔镇烈士陵园内,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纪念塔、纪念碑、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半塔革命纪念馆等主要建筑及烈士墓群。 半塔保卫战旧址,依山势而建,旧址中间高耸着一座烈士纪念塔,塔西侧是“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和“半塔革命纪念馆”,塔的北、东两面是松柏林,塔的南方是混凝土广场,广场右侧是张云逸撰文的“半塔革命烈士纪念碑”,迎着大门是一块长13米...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地区。云岭是黄山的余脉,海拔500多米。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形成了一条东西长15公里的山冲,其间分布有罗里村、汤村、高岭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个自然村庄。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军部司令部及其下设机构就设在以罗里村为中心的许多村庄里。至1941年月4日撤离,新四军军部在云岭3年之久。 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