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合肥汉代墓葬群已发现160余古墓 出土文物上千件 2013年03月15日 18:14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0)1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合肥市方兴大道附近的一处大型汉代墓葬群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现160余处古墓,完成发掘130座,出土文物上千件。 现场负责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周崇文告诉记者,文物一般不进行主动性发掘,本次是由于合肥当地基建工程的原因,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
考古人员日前在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一处基建工地发现殷商时期墓葬群,在不到150平方米范围内密布着殷商墓葬43座,这是郑州城区首次发现殷商墓葬群。 43座墓葬排列整齐划一,除4座墓葬南北向处,其余皆为东西向。墓葬均埋藏较深,最深者达5米,个别墓葬的填土经过夯打。 考古人员介绍,多座墓葬埋葬方式分为3层,最上层为殉狗,中层为墓主人,下层为腰坑。每座墓葬均有鬲、豆、簋、盆等随葬品,置于头骨上部,个别...
考古人员日前在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一处基建工地发现殷商时期墓葬群,在不到150平方米范围内密布着殷商墓葬43座。 这是郑州城区首次发现殷商墓葬群,为研究郑州地区商代文化序列增添了丰富实物资料,对于探索郑州地区殷商时期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43座墓葬排列整齐划一,除4座墓葬南北向处,余皆为东西向。墓葬均埋藏较深,最深者达5米,个别墓葬的填土经过夯打。 多座墓葬埋葬方式分为3层:最上层为殉狗,...
发掘场景 近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河路与花园路交叉口西南角的一处基建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代前期夯土基址1处,水井2眼,商代灰坑 6座,灰沟1条。特别重要的是在不到15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殷商时期墓葬43座。 夯土基址暴露平面略呈长方形,上部被后期文化层所破坏,保留夯土三层,均经过细密的夯打,夯窝为圆形圜底。东部有一处南北20米、东西30米的活动面。 灰坑形制较为规整,有圆形、椭圆...
近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河路与花园路交叉口西南角的一处基建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代前期夯土基址1处,水井2眼,商代灰坑 6座,灰沟1条。特别重要的是在不到15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殷商时期墓葬43座。 夯土基址暴露平面略呈长方形,上部被后期文化层所破坏,保留夯土三层,均经过细密的夯打,夯窝为圆形圜底。东部有一处南北20米、东西30米的活动面。 灰坑形制较为规整,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直...
1月7日,记者对红星东路古楷园建设工地施工现场发现墓葬7座进行了报道,当时现场的文物专家初步判定应为汉代墓群。目前,经市文物部门专家根据雕刻技法、图案内容、墓室结构初步鉴定为汉代墓葬群。 据悉,该墓葬群占地约1000平方米,共发掘古墓葬7座,其中石室墓1座、砖室墓6座。石室墓,坐 北朝南,墓坑呈矩形,出土画像石等;砖室墓由于盗扰和建筑施工,墓葬顶部均已破损,墓葬结构残缺不全。画像石中较典型一通...
周巷镇周巷村墓葬群的发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记者日前采访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薛炳宏时了解到,古墓年代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晚期,为研究高邮运东 地区的经济、文化、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从目前已发掘的10座墓葬可以看到,部分陪葬品已经腐烂,灰陶罐、灰陶壶、铜镜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另外还发现了五铢钱和较为珍贵的琉璃蝉。” 九、十号墓为夫妻合葬墓,男棺内...
元月9号,随着联合考古队员回到保山城,标志着历时三个月的昌宁大甸山青铜墓葬群考古发掘第一阶段工作顺利结束。 大甸山青铜墓葬群位于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委会漆树坡小组东南侧的大甸山上,距昌宁县城3公里。 2012年10月9号,市文管所接到当地群众报告:在大甸山发现青铜器,便立即报告省文物局和省考古所。10月10号,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市文物管理所和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驻工地,开始...
墓葬群位于抗山头西侧,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200米。 位于抗山头西侧,宽约30米,长约200米,均为典型的石坑竖穴墓 文物专家: 初步认定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或将填补该地区文化断层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消息 (记者 林玉尘) 铜山区伊庄镇吕梁山风景区内发现大型墓葬群。昨日,文物专家在初步探测后称,这一墓群很可能是汉代或者战国时期的墓葬,这是极大的考古发现,如果这一墓群被确定为战国墓葬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